由於農舍蓋成豪華別墅,老農津貼請領資格寬鬆,中研院日前提出「農業政策與科技研究建議書」,建議政府擬出農宅興建辦法、訂定老農津貼落日條款等法令。
農地蓋豪宅的情形,非常嚴重。堂弟幫人蓋農舍,春節期間帶我去看了幾幢,土地有二、三百坪,建坪有六、七十坪,環境優美,交通便利,總價只要九百萬元左右,的確讓人看了心動。
九百萬元在大台北都會鬧區,可能只能買間二到三房的公寓或大廈,但在苗栗縣鄉下農村,卻可買幢花園農舍。這十餘年來,許多農地紛紛蓋花園農舍,而買主不乏城市有錢人,或是領了優厚退休金回鄉養老者。
這些花園農舍住起來是很舒適,但是舉目望去,苗栗縣能耕的農地卻愈來愈少。少年時良田一望無際,阡陌如織,物產富饒的農村景像,已不復見;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水泥圍牆圍起的豪華農舍,庭院深深。
這些農舍多數是政府農地開放買賣後,給非農民買去蓋農舍,真正受惠的農民並不多,反而是圖利了富人,不僅破壞原有的農村風貌,讓台灣的優質農田快速流失,糧食自給率降低,也破壞了台灣的自然生態。
農地本就該農用,但在台灣政黨惡鬥下,少數短視政客為討好選民,甚至圖利財團,做出放寬農地買賣使用的政策,結果是不懂莊稼的富人,將農舍視為度假的別墅、養老的天堂;而經濟弱勢的農人,失去農地就失去了依靠,致農村也愈加凋敝。
台灣不像澳洲或加拿大,有廣大的農地可供使用、揮霍;有限的農地實應精耕,並更加珍惜才對。如今苗栗縣以北到宜蘭縣,農舍氾濫情況已愈來愈嚴重,未來北台灣將沒有完整的農村,那將是台灣的悲歌。
政府再不能任由農地不種稻,而種豪華住宅。農業是重大命脈,不但不能讓農地流失,更應積極發展農業。而假農民充斥,老農津貼每年耗費國庫五百億元,這存在十餘年的怪現象,中央相關部會和地方政府任由惡化。現在中研院揭露弊端,正是新內閣大展身手表現的好機會。
何來美(苗栗縣/文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