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結束一整年北漂、南漂生活,回到家鄉見到親友,該送什麼禮?來自深圳的阿秋有自己的算盤,「我倆經濟不怎麼好,可以買一些實惠的,比如當地的一些特產,意思就是買點有特色的東西讓家裡人嘗嘗。」東北網齊齊哈爾日前刊出拜年送禮祕訣,教導讀者如何依對方身分送禮,像是送長輩禮物要「貼心」;送親人要「深情」;送小孩要重視「新奇」。
記者採訪家住黑龍江省齊齊哈爾龍沙區五福小區的張大娘,她笑得合不攏嘴:「我真沒想到,現在的人可真能琢磨,住樓房也能讓人享受『熱炕頭』。也不知我這兒子在哪兒給買的。」過去大陸用「三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兒」來形容土改後北方農村百姓的幸福生活,現在兒子的過年禮物就是床上鋪的電熱板,溫度還能自動控制。在哈爾濱工作的文文想用保健按摩的禮物表示自己的孝心,她說從小舅舅和小舅媽特別喜歡她,每逢過年都送她漂亮衣服。長大了要感恩,過年買的禮物不需要貴重,但要讓親人開心,「除了送給我爸媽的禮物外,我給舅媽帶了頸椎寶按摩儀,給舅舅帶了按摩腳盆,應該很實用。」
在北京工作多年的小偉用快遞提前寄了新年禮物。「怕快遞高峰時禮物到不了,買完東西就發貨了。家裡也很冷,姑夫咳嗽,姑媽的頸椎一直不太好,我的心裡難受。給姑夫送件羊毛衫,給姑媽送點治病藥。」
至於親友間有小朋友的,在台灣通常以紅包代替,大陸則以各種新奇禮物較流行,「我外甥十歲了,我給他買了一個風靡亞洲的閃電手智慧球,他肯定沒見過,玩它需要點智力、反應力和耐心。我想他一定會喜歡。」小婧說小孩子好奇心重,所以送孩子的禮物要有新意,她送的就是一款能透過聽音辨色,眼、耳、手、腦配合能進行一場「感覺統合」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