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妮民
「新北市連鎖診所徵家醫專科醫師,薪優,高PPF有年假,洽X祕書」
「北市某區誠徵可報支援或掛牌眼科一般科內科家醫科醫師,請於下午四點後來電洽詢」……
我盯著這幾條徵人啟事,它們皆摘去招牌、隱去名姓,簡潔隱晦如電報。我急急抄錄線索,一面準備將自己逐條拋擲出去,一邊心頭怔忡:究竟啊,這些看不見頭摸不著底的工作,我著落何方?
去夏回台北,先順自己心意、放了數月長假,好久沒這樣醒睡由己,真是快活。然逍遙一久,日子竟生出了煩膩,頓失節奏的日常,寒盡不知年,常忘了今夕何夕。
於是打算找個工作,尋回生活步調;卻纔知,找份活一點也不簡單。初始我一派輕鬆,捏著從前老師給的名片,到其友人處應徵,未料這位前輩的新診所正值草創期,患者寥寥,壓根不需第二位醫師來分攤,只好謝過,重新尋覓。接著,溯至一捷運旁診所,該院深耕十餘年,病患日日爆棚,亟需醫師一名。與院長見面數回,原以為自己即將落腳於此,連合約也已拿出研究,未料最末看診時段談不攏,對方只得跟我說謝謝再聯絡。
回到家來,有些沮喪,該嚴陣以對了,於是乎連上醫師公會網站,翻開學會刊物,搜尋徵人啟事。我的留言換來各式回電。話筒另端有說「我這裡在北投,有點遠,你考慮一下」直言交通不便者;或云「現在看診中,晚點回你電話」卻音信杳然的;再接一通,快語男聲開門見山,劈頭問我打算工作幾節?期望薪水多高?沉吟片刻後他說,「等我安排好再打給你。」同樣,之後也失了聯絡。嘿,這怎麼回事?我、我可是很有誠意的啊。
兩個月裡,參觀了幾處,見了幾個人;曾經雙方相見歡,無奈老闆診所偏遠,怕我日日通勤身心俱疲,篤信神的他,只能誠懇替我禱告,祝我早日找到好工作。唉,真謝謝他,但我懸在那,開始心慌;此時始知,理想的工作就像姻緣,兜不攏、難對眼。著急之餘把履歷放上人力網站,不久,一些訊息主動傳來,有名字豔色撩人的醫美診所、號稱延長生命的科技公司;保險業徵業務、文化事業誠徵兼職翻譯,最後,竟連百貨公司美食街都邀我工讀。
或許因緣巧妙,或者,是那位虔誠醫師的禱告得到應許,幾經波折,終於找到處所供我看診、安身立命。啊,總算呼出一口氣,漂浮的生活被釘下錨,日子重新開始,時間生出新的節律。我開始奔忙起來,周間幾次穿梭在城市裡,搭著捷運乘著車,隨那車行顛簸,卻異常安心。這低眉生活的小日子踏踏實實、有滋有味的,但也要走這麼一回,方知,一切得來不易。
關於作者
吳妮民,一九八一年生,台北人。十九歲後,曾有十餘年在台南度過,目前定居台北,任家庭醫學科專科醫師。寫作散文,去夏將習醫青春、十載書寫,集結出版首本散文集《私房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