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重的血管硬化、高血壓或情緒極度不穩的人,可能失去日夜間血壓正常變動的型態,在深夜間失去最低血壓的自然休息狀態,更容易在半夜發生中風或冠心病發作。
此外,一天當中情緒變化太強烈、或飲食形式的改變太劇烈,會讓血壓的變動忽高忽低,讓高血壓控制不良且嚴重硬化的血管承受不了,也容易發生意外。所以血壓應在一天二十四小時之間,隨時控制在穩定且血管能承受的正常範圍內。
血壓量度最理想的是二十四小時不斷監測,但很難做到。 因此,一般改為一周量三天,測量的當天分別在早晨起床後與晚上睡前,坐著計量而記錄下來,一連記錄三至四周,每半年一次。高血壓受到理想控制的人,最好每月記錄一周,未理想控制之前,則最好每天量度與記錄。
正常血壓的高壓(收縮壓)約在一二○單位(mmHg)或以下,低壓(舒張壓)約在八十單位或以下。憤怒、緊張、悲傷、亢奮的情緒變動時,血壓的升高最好不要超過高壓一四○單位、低壓九○單位;否則,血管壁的硬化會脫離正常的老化路線,而加倍地進行。
因此,觀測記錄時要記錄休息、 心平氣和時的血壓,更要記錄情緒波動時的血壓;畢竟後者才是人們面對意外發生的關鍵時刻。
檢測血壓的目的在於提早發現高血壓,預防發生重於發生後的控制與治療。無論預防或治療,生活飲食的良好習慣才是高血壓防治的基本措施,其原則與糖尿病和高血脂的防治是一致的。
更不可忘記,血壓一旦恢復穩定與正常,長期的檢測與記錄,還是要進行的。
(作者為台南市立醫院老年內科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