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忠賢台北報導】主計總處昨天公布一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為一百零二點四四,年增率為百分之一點一五,相較前一個月的百分之一點六明顯下滑,堪稱平穩,不過,去年農曆過年在一月,抵銷部分漲幅,今年農曆過年在二月,預期二月物價壓力恐會增加。
主計總處分析指出,一月CPI較去年同月上揚百分之一點一五,主因水果、油料費、燃氣及家庭用電等價格仍處高檔,加以外食費、肉類價格上揚所致。不過,由於去年一月逢農曆春節,計程車資、保母費等比較基數較高,加以通訊費及三C消費性電子產品等持續降價促銷,抵銷部分漲幅。
至於與民眾息息相關的食物類,主計總處說,一月上漲百分之二點三七,其中水果受天候及比較基期偏低影響,漲百分之十四點九二;外食費反映成本亦漲百分之二點三六;肉類因雞肉供給減少,漲百分之一點八一;蔬菜則跌百分之三點零三。
主計總處綜合統計處物價統計科長王淑娟表示,去年一月適逢農曆春節,基期高,今年過年在二月,保母費、計程車資、理容費、旅館費用上漲,因此,今年物價趨勢須看一至二月平均漲幅較客觀。
主計總處計算今年物價指數,改以民國一百年為基期,並有多項變革,如新增以購買頻率觀察的物價指數,每個月至少購買一次,如蔬果、汽油、外食等,年增率為百分之三點三三;每半年至少購買一次,如衣服,年增率為百分之三點二八;一年以上購買者,如電子等耐久性產品下跌百分之二點五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