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文豪蘇東坡,是一位「一代不世出,百年幾能見」的傑出人才。
二十三歲與弟弟蘇轍同時登進士第,主考官歐陽修對蘇東坡的才華大為激賞,對好友梅聖俞說:「我應當避開他,讓他有出人頭地的機會。」仁宗皇帝也對深宮內苑的家人說:「我為子孫找到宰相的人才。」
蘇東坡既得到恩師歐陽修的激賞,也得到皇上的賞識,眼看就要大展才華,成為朝廷倚重的大臣。可惜命運多舛,英宗二年,妻王氏病逝,翌年父親逝世,一同歸葬故里。除服返回朝廷時,適逢王安石提倡新政,反對新政的蘇東坡,從此走上不幸的命運。
神宗元豐二年,四十四歲的蘇東坡被誣陷作詩諷刺朝廷,貶為黃州團練副使。五十九歲貶放惠州,六十二歲放逐到海外的儋州海南島。
六十六歲辭世那年,蘇東坡寫一首詩,為自己的一生做了總結。詩云: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繫之舟,
問汝平生功業,
黃州、惠州、儋州。
他把人生的苦難之地——黃州、惠州、儋州, 當作自己的功業。
「國家不幸詩家幸,生活不幸文章幸。」多舛的仕途,坎坷的生活,成就了豁達人生,也使他成為真正的江山主人。
他寫信給好友范子豐說:「江山風月,本來沒有固定不變的主人,閒者便是主人。
人們只有具備閒適空靈的心境,才能欣賞大自然的千姿百態,達到真正的審美和藝術的享受。」
熙寧四年,他出為杭州通判。寫下了膾炙人口的〈飲湖上初晴後雨〉詩,歌詠杭州西湖的美麗。詩云: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他巧妙的把西湖比作西施,無論晴天或是雨天,都美得令人陶醉;就像美麗的西施,無論淡妝、濃抹,國色天香的本質,總是動人心目。
從此之後,西湖因蘇東坡而名聞遐邇,自古至今,遊人絡繹不絕,盛況不息。
「閒者便是江山主人」,有閒情逸興的人,一片樹葉就是一首好詩,幾聲鳥鳴就是一首好歌。蘇東坡飽經憂患與苦難,面對著生命中的風風雨雨,他總是隨遇而安,享受著眼前的江山風月,養成了豁達的人生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