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萊說過:「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其實,冬天和春天一樣迷人,中國古人就深味這一點,我們單從它那繽紛的別名就可以知曉了。
冬天的別名裡有一部分跟顏色有關,那冬天應該是什麼顏色呢?相信有不少朋友會覺得是白色,雪就是白的嘛!此大謬矣,恰恰相反,古人認為冬天的代表色是黑色,即「玄」色。
為什麼冬天代表色是黑色呢?原來,古人相信五行學說,冬季跟水相匹配,而水的代表色就是黑色,這樣冬天就跟黑色扯上了關系。這個系列的別名有「玄英、玄冬、玄序、青冬、清冬、元冬、元序」等。
何謂「玄英」?《爾雅‧釋天》云:「冬為玄英。」晉朝郭璞作注說:「氣黑而青英。」
「玄冬」好理解;「玄序」的「序」為季節,玄序就是黑色的季節,自然就是冬天了。由郭璞的注解延伸出了「青冬」,再加上水,自然又出現了「清冬」。
為何又有「元冬」和「元序」呢?這可是咱中國特色了,清康熙帝名「玄燁」,為了避諱,清朝人就用「元」代替了「玄」。
第二部分,冬天的別名則跟天文、曆法以及陰陽有關,如「北陸、玄武、歲餘、冬節、窮冬、窮陰」等。
「玄武」是上古傳說中的龜蛇合體的神獸,古代天文上有二十八宿,北方七宿很像玄武,就被稱為玄武,所以玄武也指北方。
《隋書》裡講,太陽沿著黃道運行,行東陸就是春天,行北陸就是冬天。這就是指明了冬季太陽所在方位,「北陸」就成了冬季的代名詞。西晉張載有詩云:「朱光馳北陸,浮景忽西沉。」北陸和玄武意思基本一致,「玄武」也就代表了冬天。
冬季是一年的末尾,此之謂「歲餘」;「冬節」就是冬至節氣,偶爾也用來代指整個冬天;古代「窮」字的意思是盡頭,不是貧窮,如此「窮冬」、「窮陰」就好理解了。古人以春夏為陽,秋冬為陰,冬天可不就是陰到頭了嗎?
第三部分,冬天的別名跟數字有關。
冬天有三個月,這就是「三冬」;冬天大約有九十天,這就是「九冬」。國人大都知道數九童謠,數九從冬至數到春分,雖非嚴格意義的冬天,但也大致不差;民間還有「十冬臘月」的說法,蓋農曆十月、十一月、十二月(臘月)這三個冬月都帶十。
冬天是最冷的季節,冬天別名中自然也少不了冷。像「寒冬、嚴冬、寒辰、嚴節」,這些別名我們想一想就會打哆嗦了。
此外,冬天還有個別名叫「安寧」。梁元帝蕭繹《纂要》說:「冬曰玄英,亦曰安寧,亦曰玄冬、三冬、九冬,節曰嚴節。」筆者查了許多書,也沒搞懂冬天為啥叫安寧,也許這是古人也包括現代人對冬天的一種美好期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