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的三個男生,基本上都是屬於「外貌協會」的成員,十分注重外在穿著。協會初成立時,另一半理所當然是會長,他領導的兩個基本小會員,很聽話,叫他們往東不敢往西,任何事都唯馬首是瞻。
幾年後,改朝換代,弟弟榮登會長一職,他有許許多多不同的堅持,堅持吃的、穿的、用的,想當然,哥哥所有留下來的衣物,都難逃送人的命運。這幾年風水輪流轉,哥哥成了新霸主,他來勢洶洶,完全奉行「外貌協會」的堅持。
新霸主就讀高中時,為了要讓牙齒好看,毅然決然拔牙齒、戴牙套,做父母的本以為他只是說說而已,想想一個連檢查牙齒都嚇得半死的男生,怎可能會去乖乖的矯正?事實證明,他老老實實的帶到現在。
九月大學開學,新霸主不時提醒媽媽:「大學每天都要穿便服、便鞋,衣櫥的衣服不夠換、鞋子不夠穿、書包不夠看。」末了再加一句:「不急、有空帶我一起去買。」
另一半不以為然,堅決認定:「男生只要兩、三雙鞋就夠替換了。」新霸主偷偷問媽媽:「愛漂亮有錯嗎?你不是也很愛漂亮?」他問對人了,媽媽是雙手贊同--漂亮寶貝,人見人愛。問題是,外表不是唯一衡量人類價值的工具,當上新霸主的哥哥一定要搞清楚 外表美醜無關對錯,錯的是被外貌所影響的人。
早上,他睡飽,心情好得想聊天,跑到媽媽床上,從夢想社區集體創作,講到下周設計主題的構想;從頭髮長好看還是短的帥,聊到寬邊眼鏡酷還是細邊舒服時,突然冒出一句:「很多人都是以外表來評斷人,所以長得好看的人,比較容易讓他人注意和喜歡。我覺得這本來就是一個事實,沒什麼,可是,我同學很不平。」
這確實是個大哉問,也的確影響了社會中每個人的價值觀和態度。
我從兩性關係的「男生帥、女生美」當重點切入,哥哥很有興趣的聽著,我問他:「男生最喜歡甚麼樣的女生?」他不假思索的舉了好些例子。
「那別人呢?」我問。
「不一定,每個人對『美』的觀念看法和重視的部分都不同。」哥哥說。
那讓人覺得討厭的人都是因為長得醜嗎?
「不是,讓人討厭或不喜歡的人,通常和長得好不好看無關,而是行為讓人討厭。」他強調。所以,外貌其實是一種刻板印象,因為我們常常會把「長得好看」就「擁有好的特質」連結在一起,所以小朋友會去找長得漂亮的人做朋友,因為他們還不懂不能以貌取人的道理。
毫無疑問,在很多文化中,都認為擁有美麗的外表是重要特質,根據醫學研究,即便一個剛出生的BABY,都能分辨出成人臉孔在比例上的美醜。問題是,這絕對不能是單一價值。因為一個僅用外表來衡量人價值的社會,其結果不只會毀掉沒有外表的人,也會毀掉擁有美貌的人。
問題是,正在認識世界的青少年不論是從電視、廣告、看板、雜誌還是網路,都無處不見「外表萬歲」的價值。這些內容都很清楚的指出:「不漂亮就出局」,這是今天競爭激烈的青少年世界中殘酷的單一價值體系,我希望兒子能看出其中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