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觀樞綜合報導】大陸山東省濰坊市博物館石碑長廊中,一塊由清朝「詩、書、畫三絕」鄭板橋撰寫、被譽為三絕碑的《新修城隍廟碑記》,日前被列入國家一級文物保護單位。
據史載,濰縣城隍廟始建於明代洪武年間,清乾隆十四年(一七四九年)因豪雨嚴重受損。乾隆十七年,時任濰縣縣令的鄭板橋,率先捐款重修城隍廟,並親自撰寫《新修城隍廟碑記》,令其門人司徒文膏鐫刻於石,以記其事。
新修後的城隍廟,增高東西雙廊,重新加固粉刷殿廈、寢室、神像、鐘鼓,並在城隍廟大門外新建戲樓。鄭板橋還為戲樓親自撰寫兩副對聯,其一曰:「儀鳳簫韶,遙想當年節奏;文衣康樂,休誇後代淫哇。」其二曰:「切齒慢嫌前半本,平情只在局終頭。」中間橫匾分別為:「神之聽之」、「惟德是輔」。寓道德教化於楹聯之中,可謂用心良苦。
這塊聞名於世的「三絕碑」,高一百九十公分、寬八十公分,碑文二十行,全文九百零九字,鄭板橋以獨創的「六分半書體」書寫。因該碑「文佳、書好、刻精」,被後人譽為「三絕碑」。鄭板橋對該碑也極為中意,在《劉柳林冊子》中寫道:「濰縣城隍廟碑最佳,惜其拓本少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