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七十二歲李阿嬤洗腎超過十五年,右手臂長出兩個比高爾夫還大的動脈瘤,幸由醫師及時治療,保住「生命線」。醫師提醒洗腎病友,平均每三到六個月應定期檢查、疏通?管。
由於換腎機會難求,國內為數眾多的尿毒患者長期以來須靠「洗腎」維生,每周約須到醫院進行三次血液透析治療,每次治療歷時約四小時。
博仁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蘇上豪指出,洗腎病人每個月洗腎十三次,等於每年要扎三百多針,如果針頭一直扎在相同部位,雖然比較不痛,但感覺會變遲鈍,且容易把血管打壞,造成洗腎?管動脈瘤。
重症副院長暨心血管中心主任康志森表示,動靜脈?管是洗腎病人的「生命線」,醫師會把病人手臂裡的動靜脈接起來造出?管,形成一個迴圈,接上洗腎機後即可洗腎。洗腎病友常因頻繁扎針打壞血管,或因心血管疾病、周邊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脂等因素,導致血管動靜脈?管塞住,必須打通。
蘇上豪說,許多腎友會因造?手術產生併發症,或因長期洗腎導致心血管、肝功能問題,而需奔波各科看病,他覺得醫療體系應以病人為中心,提供跨科一站式的服務。
博仁醫院昨天成立血管通路中心,對於洗腎病友的「生命線」動靜脈?管提供一條鞭式照護,免除病人奔波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