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調查,台灣地區的年輕人,有四成必須犧牲睡眠換取更多工作時間,其中三成左右沒有時間陪伴家人、朋友、從事休閒娛樂,且深感時間壓力。 其實不少專家指出,在如此身心疲憊的狀態下,工作必定事倍功半。所以如何在一天只有二十四小時的情況下,有效率的完成各項事務,可說是人生必修學分。
要做「時間管理」,最重要是把握每天下班前的黃金十分鐘,根據事前訂定的日、月、年等計畫表,掌握明天的工作方向,其重點為:依據計畫,衡量工作事項的「優先順序」,其原則是:
(一)高價值/很重要/緊急:大部分人首要完成的工作目標。專家建議將每日最黃金的時間,做這類最重要的事情,先完成後,時間壓力絕對遞減。
(二)高價值/很重要/不緊急:如企畫、目標管理、人際關係、健康管理等。這部分雖然重要性高,但因不急迫,因此也最易被忽略。
(三)低價值/不重要/緊急:如電話詢問資料、會議、上司突然要求達成的任務等。專家建議若是不在計畫之內的干擾,先問其目的,再確定什麼時候需要、最慢是什麼時候要交出去(deadline),不用事事都緊急處理,而打亂自己的節奏。
(四)低價值/不重要/不緊急:許多上班族一到公司就先收e-mail或上MSN,結果壓迫到處理重要工作的時間,建議可多利用瑣碎的時間,來完成瑣碎的事情。
此外,專家也建議,員工一定要有「量力而為」、「全力以赴」的觀念。事實上,有些基層員工的工作內容雜亂,事情永遠處理不完,這時,員工應適時跟老闆Say No,避免因主管丟出太多事情,不但打亂既定步調,部屬也容易勞心勞力卻不見成效。
〈更多關心孩子成長的內容,請鎖定周一至周四晚間九點,人間衛視「2100教育開講」關心咱的孩子,大家做伙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