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郭書宏專題報導】因過去的人生經驗,嚴明惠體驗到生命無常,因此研修佛法成了她生活的重心;在藝術創作上,刻畫日夜禮敬的佛菩薩形象,更是她深耕生命的智慧印記。
「我創作的佛教藝術,皆是有所本的作品。」嚴明惠表示,〈大悲咒圖像〉是依伽梵達摩的譯本《千手經》的經文而創作,畫中的諸佛菩薩像皆依據《大藏經》圖像部的繪本,因此呈現唐式佛菩薩像的風姿,八十幅作品多數為菩薩像,少數是佛陀像,姿勢有立像、跏趺坐像、半迦像、騎乘動物像等,巧妙變化,不一而足。
「諸佛菩薩最受讚歎的功德,便是三十二相,尤其佛手更是代表福慧。」嚴明惠指出,人們總希望佛菩薩以絕妙之姿現身眼前,因此她以造型優美、布局圓滿的佛手勢,傳達佛的大能、大智、大慈、大悲,像是她在〈佛手瓷盆〉作品,搭配飄落天華與綻放蓮花,畫面浪漫、流動,極具韻律感的〈佛手瓷刻圓扁罐〉,都是佛手系列的代表作品。
所學橫跨東、西藝術的嚴明惠,表現手法亦偶有「洋式禪味」。她在〈送愛到非洲〉作品中,以油畫傳遞慈悲與卑下心的重要,類似美國普普藝術家JASPER JOHNS以單純、重複的意象來表達飢餓、貧瘠的非洲。她指出,人們的愛心似乎無法填完補非洲的飢荒,因此畫中紅心代表的是慚愧心,更合乎佛家慈悲的要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