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惑--欠缺宗教藝術信仰 過度依賴膚淺的感官享受

 |2013.01.13
1326觀看次
字級

年輕人比較憤世嫉俗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表示,台灣科技業最大的問題,就是現在年輕人不像過去那樣具有高度的理想,以及充滿抱負,卻比較憤世嫉俗。其實,當今社會提供給年輕人的機會,比二十幾年前更多,只因為心態不如前而流露失落氣息。

他說,二十幾年前只有兩成的人進大學,考上等於拿到長期飯票,但現在有九成的人進大學,卻還是有可以拿到飯票的概念。「從進入社會第一天起,就要有工作十六小時的準備。」張忠謀說,勤奮是重要的條件,但還必須要有膽子、肯冒險、肯賭的性格,「要先知道你自己。」他希望年輕人朝專業寬廣,一生好學努力以赴,提升國際觀。

別急著考研究所

資深媒體人眭澔平說,台大畢業後,也曾經用青春換人生第一桶金,沒時間怨東怪西,只知道,一切靠自己。

想自己考進台大時,大學錄取率百分之十七,要進台清交,大概都是錄取者更尖端,榜上有名,就是光宗耀祖。他說,金融海嘯帶來許多關鍵轉變,包括全球消費投資重心移轉,糧食、環保、醫療的重要性大增等,均可創造大量就業機會,提供給具相關知識與訓練之青年人才。因此,不要因為找不到適合的工作就躲在學校念研究所,躲愈久,社會適應生存力愈差。

他建議,除非對知識工作感興趣或對學術研究有計畫,否則別急著考研究所。自己念大學,也遇過艱難時刻,如台灣退出聯合國、中美斷交,情況都比現在還要危急,但大家都沒有放棄,台灣不能再像過去一樣倚靠快速的經濟成長,而是要找回自己安定的心,認清所擁有的現狀。

台灣沒那麼悲慘

王品董事長戴勝益很喜歡爬山,他認為青年就業跟爬山一樣,爬到山上就不能走回頭路,發揮恆心、毅力、體力、耐力和意志力,優於一般人就能攻頂。他也從不把年輕人視為草莓,看好這一代在台灣社會其實充滿機會,「不認為台灣真的那麼悲慘,年輕人領22K,那是因為沒有把自己準備好。」

他指出,給自己定目標,一年、兩年或五年,也許你出生不如別人好,通過努力,往往可以改變百分之七十的命運。「出路出路,走出去了,總是會有路的。困難苦難,困在家裡就是難。」空閒讀點文學作品,學習一些經營流程,管理規範,國際時事及法律常識,一定有幫助。

博士不是放在家裡的裝飾

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嚴長壽說,台灣的問題在於「寵」,寵愛年輕人、選民、民代、公務體系,缺乏國際觀,卻假裝看不到問題,需要「改變」的力量。

台灣正在耗盡人才存糧,教育膨脹滿足望子成龍的虛榮,充斥「大量近親繁殖博士」,若要用一字來形容,他最想寫「寵」字,「我們把學生寵到不用面對問題,學士讀不好讀碩士、碩士讀不好讀博士,去大學教室看到學生上課都在打瞌睡,校長卻說學生很辛苦,晚上要打工,且不能當,當掉一個,就少一份學費收入。」

用文憑交換學生勞力,造成學生畢業沒有競爭力,博士畢業找不到工作,政府打算補貼做博士後研究,像美國大學是鼓勵學生或教授出去就業、創業後再回校園,與現實世界保持聯繫,博士不是放在家裡裝飾呀!

嚴長壽提到,這代年輕人又以考公職為首要目標,卻不在乎被分發到什麼部門,只求安逸、沒有風險的過日子,令人擔憂;且台灣社會似乎愈來愈失去鬥志,不像過去坦然面對困境,慢慢在失去自己的方向。

他憂心說,「怎麼考公務員變成現在年輕人最大的願望?」 現代年輕人缺乏心靈寄託,沒有宗教或藝術的信仰,過度依賴網路科技,那種輕薄短小、膚淺的感官享受,無法讓心靜下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