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是時代之子,是時代創造我們,還是我們創造了時代?一連串的調查高失業率都顯示,千禧世代正接受嚴苛的考驗。比起「生於憂患」的沉默偉大世代、嬰兒潮世代,這批「草莓族」、「月光族」雖生於安逸,成長後卻碰上更艱難、殘酷的競爭環境,需要社會給他們鼓勵,提供支援。
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輔導系教授李娓說,美國人口研究以沉默偉大世代、嬰兒潮世代、X世代及千禧世代來區分百年現象,千禧世代正面臨貧富懸殊的M型化社會,心中點著不滿的怒火,隨時會發作。「就台灣百年替代來看,沉默偉大世代吃過顛沛流離的苦頭,從百廢待興,食指浩繁中一步一腳印。」李娓說,他們生下的嬰兒潮世代現今五十歲到六十五歲,已進入退休年齡的中老年人,一般視他們為幸運幸運兒,跟著六十年代的經濟起飛,遠離戰爭炮火,看著股票一路攀升,房價也算合理,只要肯奮鬥就能如願以償。
再到X世代,也就是當今的青壯年,躲過了銀髮曾歷經的動亂與奮鬥,可以承受其餘蘊,承繼到上一代節約後的儲蓄,開始享有較富裕的生活。相形之下,一九八○年後出生的千禧世代則顯得「沒勁」。雖然物質生活比上一代富足,卻也遭遇數位科技的價值混亂、對未來更加不確定…。「不是他們自願要面臨最壞的年代,草莓族、靠爸族或尼特族都讓他們聽得很鬱卒。」
李娓分析,千禧世代也稱「闖世代」,是美國創業家詹姆士.馬歇爾.瑞利為這個世代重新做的定義,因為那些消失的工作不會再回來,低薪化也許是個危機,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也代表全球化、無疆界、高獲利、既環保又慈善的新經濟也即將來臨。
在李娓觀察,歐債問題「歹戲拖棚」,全球景氣持續谷底徘徊,台灣經濟成長也隨之趨緩,青年大專以上程度失業率近五個百分點,高於平均值,「闖世代」的新經濟來臨無法看到期限。「其實,世界各國家也好不到哪去。」歐元區國家逾三百五十萬青年找不到工作,其中希臘、西班牙青年失業率甚至突破五成,連法國也出現百分二十二高失業率。「也許,最壞的年代也是最有機會的年代,」她認為,二○○八年海嘯過後,青年前途成為全球共同面對的頭號難題,幾乎不論在哪一個國家,青年失業都大幅超過其他年齡層。
失業惡化時,為什麼總是年輕人首當其衝?「因為年輕人初入社會當菜鳥,並沒有足夠社會經驗,一旦企業在景氣衰退時調整人事,最容易被裁撤的一群,就是他們。」李娓說,菜鳥的初次社會體驗往往受景氣波動影響,在經濟衰退時,就業機會隨之大幅降低。
再一方面來看,戰後嬰兒潮正陸續從社會「退潮」,當他們申請延退來因應不景氣,各企業也進行人事縮編,青年就業空間也因此遭到壓縮。李娓發現,舊年代追求理想,視頭銜為人生指標,闖世代卻在意「輕鬆活出自己的STYLE」,甚至給高位都不要,因為怕升官後,工作的夥伴都不理自己了。「如此看得不夠遠,當然也失去往前闖蕩的強烈動力。」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