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華職棒總冠軍La new熊隊劉董事長希望政府能立法,使企業贊助職棒或各級棒球隊的經費可抵稅,才會有更多的大企業願意經營球隊,但個人認為,這絕對不夠的,因為球迷買票入場看比賽的意願,與付出關心多寡,才是中華職棒成敗關鍵,中華職棒須痛定思痛改善體質。
冠軍賽平均每場觀眾破萬人,為什麼例行賽門可羅雀?是各球團經營球迷不夠用心,還是比賽內容水平低?季後賽、冠軍賽的「賭盤」據說總額高達十位數,為什麼球迷寧可「賭勝差」,卻不願到進場為鍾愛的球隊加油?不論答案是什麼,觀眾流失與專業成正比,顯然老闆並沒有要求球團「用心」經營。
投資理念決定職業運動的前途,台灣職棒隊老闆常以奪冠與分配收入多少,為是否繼續經營原則,這是錯誤的心態,美國大聯盟尚未奪冠的球隊有不少,日本今年總冠軍火腿隊也暌違四十四年,才重新登上「日本第一」,可見「搶第一」不是永續經營的標準。老球隊兄弟象、統一獅為什在虧損狀態繼續經營?因此如何提升比賽水平、用心經營球迷,讓球迷願意買票進場,才是中華職棒該加強的。
此外,運動彩券將以美國職棒、職籃作為投注對象,相信中華職棒球隊老闆都吃味,可是為什麼運動彩券不用國內職棒為標的?因為職棒「賭」雲仍如影隨形,如何完全除去陰景,也是中華職棒必須研擬對策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