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把農曆九月九日訂為重陽節,在提醒我們要「久久」敬老。
農業社會時代人類的平均餘命短,一旦出現了老人家,在台灣都稱他們是「老歲仔」;逐漸進入工業社會後,因為農村生活不易,人口一批一批的往城市移動,不識字、無法自行騎車的年長農村移民,就被叫做「老貨仔」,雖然和「老歲仔」同音,但更不敬重了。
隨著電腦、數位和資訊的來臨,從前熟悉的求知工具和通訊方法,都被電腦、網路、數位儀器和手機取代了,難道沒使用這些「工具」的人,真的變成「老廢仔」了嗎?他們也許不會使用電腦,無從在網路上摘取未經編輯審核的資訊,手機也是由兒孫替他們設定幾個朋友、親屬的號碼而已,但他們求知的典範、辨別是非、人品倫理和人生的經驗,絕不是在電腦螢光幕上就可以學習到的,因為電腦和手機還是要人腦去指令,它們是無法對話的,可是老人家會不厭其煩的指引你該走的路。
在慶祝今年重陽節時,我希望大家不要再用「老歲仔」或「老貨仔」,更不要聽到「老廢仔」,而稱呼他們為「具有歲月冠冕的長者」,因為他們的智慧,傳遞給下一代是久久長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