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教育部公布國語、英語、數學三科各年級補救教學基本學習內容教材,適用對象以定期評量成績在後百分之三十五的學生為主。每班約抽六至十二名學生,國中在第八節課,國小在下課後,另開一小班,進行補救教學。內容同步公布在網站(http://asap.moe.gov.tw/)。
教育部訂出國中小英語補救教學基本教材,國小畢業至少要學會一百零八個字詞、國中畢業學會四百四十八個字詞,低於這項標準者,須接受補救教學。需補教學生,教材不適合再用原來課本,為減輕老師備課時間,補救教材活潑簡單,教師可直接使用。
九年一貫英語課綱規定,國小畢業時應學會口語應用字詞三百個字、書寫應用字詞一百八十個字;國中畢業應學會一千二百個字詞。
教育部頒訂的補救教學小學程度「打六折」,國中生大約「三分之一」。
教育部委託台師大英語系教授程玉秀,召集編寫國中小英語補救教學教材。她表示,英語補救教學從小三到國三,分別列出不同年級學生應該學會的字母、字母拼讀、字詞、句型和常用語。教材的編寫則以「減量、淺化」為原則。
例如,小三要學會二十六個字母小大寫,上課要聽得懂老師說:「Be quiet(安靜)」、「Open your book(打開書本)」、「Stand up(起立)」等九個上課基本用語。
補救教學也重視學生開口說英語的能力,例如小學三年級要會說「Good morning(早安)」、小學四年級要會說「How are you?(你好嗎?)」、小學五年級要會說「May I go to the restroom?(可以去上廁所嗎?) 」、小學六年級則要會說「May I borrow your book?(可以借我書嗎?)」。
有趣的是,三餐的單字,小六生要學會breakfest(早餐)、lunch(午餐),但dinner(晚餐)則等到國二才學。
常用語「Excuse me(對不起)」在小六階段只要會說即可,國三才要求能讀、聽懂。
十二年國教一○三年上路,教育部全面監控國中小學生的學習能力,加強補救教學,國小做國、英、數三科,國中增加社會和自然共五科,今年編列十二億元進行。
教育部國教署表示,補救教學六人成班、上限十二人,六人以下可專案處理。原則上學期採「抽離」方式上課,補救教學寒暑假照常開課。師資包括現職老師、儲備教師和大專生,在職教師要接受八小時補救教學研習,非在職教師要取得十八小時研習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