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蓋房子

江遠 |2006.10.29
1337觀看次
字級

買房子,賣房子,租房子,這經驗人人皆有,但「蓋房子」就是建築師的事了,有一群「天才」,他們不這麼想。
 
「在整個混沌不明的未來展望中,我們希望以樂觀的心態,進行一些愉快的社會實踐。」擁有博士學位的胡湘玲及韋仁正夫婦,以開party的心情說道。胡湘玲的專長是社會科技和生物科技學,先生韋仁正則專精於數學,原本兩人與「蓋房子」根本沾不上邊,直到二○○一年,不小心買了一棟位在德國Lohne小鎮、建於一八四三年的老房子....

這可不是普通的水泥磚房,而是列為「生活古蹟」的房子:一種德國傳統的黏土木架屋,整棟建築以木架為主結構,牆面則以黏土攪拌木屑及水所混合成的黏稠團塊構成。房子已經老舊,必須經過整修才能居住,而且依照規定,得採用德國「復古工法」來進行。

原本他們樂觀地以為,只需半年即可整修完工,後來才發現,整建過程竟是無法想像的繁複,最保守的估計是十年。

從此,他們的生活與這棟房子緊密結合,據胡湘玲的說法是,他們「被這棟老房子買下」了。最讓他們驚訝的是,原本自認還算不錯的工作,一個月的薪水竟不足以支付三個工匠一星期的工資!後來,韋仁正乾脆辭掉工作,自己動手整修,當作是在賺工錢。如今聽他們談起蓋房子這檔事時,儼然已是專家的口吻:「黏土木架屋是一種可以節約能源的建築,所用的材料完全就地取材;加了木屑的黏土牆具有十分良好的隔熱效果,即使在大熱天,也不用開冷氣。這類自然的建築不僅出現在德國及白俄地區,事實上,台灣傳統的土埆厝,及穿斗式建築中用黏土、糯米、紅糖與牛糞來塗抹竹編造牆的技術,都非常合乎環保概念。」

二○○三年三月,胡湘玲夫婦與國內的謝英俊建築團隊合作,在德國邀約了三位專業匠師來台,為南投潭南地區的九二一震災災民搭建會呼吸的節能建築。

胡湘玲回台灣前,寫信邀請一群志工朋友來玩,她在文章中寫道:

「如果你得鎮日困守書桌、辦公桌、電腦桌,憧憬貼近陽光與流著汗水的工作,欣羨頭一沾枕便能呼呼大睡的幸福,也期待證明自己還具有勤用四體的創造本能。如果你生長在都市,從小除了乾淨的制服加上手帕衛生紙之外,不知道怎麼用泥巴來焢土窯。是的是的!你就是我們要找的人。我們要一起用泥巴蓋房子。」

兩夫婦認為無論是小孩、年輕人還是老人,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專業還是非專業,大家都可以在黏土木架屋的任何一個地方,發現自己的潛力。「這是一個強調社會參與式的建築方式,也是找回信心成就自己的方式。這個所被成就的自己,不僅是被幫助的災民,也是可以幫助災民的我們。」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