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佛光山社會福利慈悲基金會從事監所教化多年,除以佛法智慧滋養收容人心靈,也為監所中的佛學班同學舉辦佛學會考,同學們反應頗佳,紛紛寫下佛學會考心得。本周三起,本版將分十次刊出高牆內的心光,與讀者分享。
自小在民間信仰家庭長大,爺爺交代起床後第一件事,就是擦拭神桌、敬茶、上香,至於是什麼意義?則不甚了了,只知道這是每天的功課。
直到至交好友遭害,妻子為消彌我宿世業障,懺悔前愆,帶我至佛寺皈依,此時才略略接觸佛教,但是對於浩瀚如海的佛教經典,所知仍僅如恆河一沙而已,縱使終生窮研亦不能盡學。之前長官通告,本監將辦理佛學會考,因此這些日子花了不少時間研讀手中佛學資料,而最有覺受的是《金剛經》。
《金剛經》中佛曰:「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此「如來」非供在佛龕上如來佛像,而是所有眾生本自具足的自性、心性、本覺。所以學佛並非只求佛菩薩保佑,而是要了解一切有為法虛幻無常,但又不能著於空見,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佛說法有八萬四千法門,隨其根性、因機施教,人身難得今己得,在六道中,人道是最佳修行之處,我會珍惜此機緣,方不枉得人身。
覺即是佛,迷即眾生。監獄的設置,在消極方面,要使受刑人為犯行接受禁錮,限制為惡的機會;積極的作用,是要矯正受刑人的觀念,並導之向善。若人人都能潛心學佛,切實遵守五戒、行十善,不但自得其利,身心也能安樂,這是此次參加佛學會考的最佳收穫、認知與成長。
(宜蘭監獄‧張同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