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樂器「竹琴」是結合竹山鎮在地產業所發展的音樂文化。圖/吳思萍
【本報南投訊】都會區小孩忙著學鋼琴、小提琴;南投縣中和國小學生,卻擅長演奏「竹琴」,利用竹子撞擊、搖動發出聲響,聲音清脆動聽,更為竹山的竹產業文化增添特色。
中和國小校長莊昌憲說,竹山鎮居民早年九成以上以「竹」維生,「竹琴」是東南亞傳統樂器,竹山的工藝家也有製作,因為竹琴幾乎全以竹為材料,很能凸顯竹山特色,因此中和國小在八十七年成立竹琴隊。
竹琴利用竹管長短發出不同樂音,共有四十三個音域;若要演奏短音,則「撞擊」竹管,要演奏長音,則「搖動」竹管,看似平凡的竹管與竹片,可以奏出層次豐富多變的樂章。
指導老師葉素珠說,孩子剛開始表演時很沒自信,連頭也不敢抬起;經過幾次表演後,現在演奏架式十足,受中外媒體訪問都能侃侃而談。 竹琴隊剛開始只招收女隊員,小六的林品諭自告奮勇,成為隊裡唯一男生。林品諭說,記每個竹管音階最困難,只要記錯就會「放炮」。
莊昌憲說,竹琴隊成立十四年來歷經師資、經費不足等困難,還是堅持讓孩子們接觸真正「在地」音樂。 雖然中和國小因為偏遠,學生沒機會學鋼琴、小提琴,但人人都會演奏竹琴,還因此常受邀到國內外表演,更「打響」竹山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