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小說 -- 朋友的工作

文/盛浩偉 圖/王芳誼 |2013.01.02
2294觀看次
字級

國中時就認識的朋友Y興沖沖打電話告訴我,他找到了一份正式工作。

過去,由於家裡經濟因素,Y總是得半工半讀支撐生計,直到去年畢業,然後當兵。我還記得入伍前聚餐,他已懷抱雙重不安——要當兵帶來的不安,以及當完兵後未知帶來的不安。對他面臨的心理壓力我則束手無策,畢竟兩者都尚未體驗,不知如何給出適當的心理建設,只能俗套安慰一番。說著說著,還隱約覺得仍鑽讀文學的自己,才更應該是那個對未來感到不安的人吧。尤其,他並非沒有獨立維生的經驗,只是得習慣脫離學生身分活在社會之中這樣的事實而已。無論如何,聽到他的消息,我確實分外高興,恭喜之餘不忘詢問是怎樣的工作。「理財專員,」他說,「簡單的說,就是業務啦,sales。」聽到這裡,縱然是沒出過社會、對所謂投資理財相關事務全都一竅不通者如我,也有「危機」的預感。「理財專員喔……」我問,「實際的工作內容大概是什麼?」接著,他立刻搬出了整套龐大說詞,什麼錢滾錢、利滾利、你不理財財不理你,又扯到存款利息外匯基金股票期貨債券全球經濟,聽得我彷彿身處五里霧中。「好啦好啦,我明天還要『上課進修』,改天再打給你,拜!」最後,他這樣說。

掛上電話,思索著他剛才說話那種滔滔的語氣、裡頭某種過度膨脹的自信以及那些陌生的遣詞用字,我便頓時陷入複雜的情緒。想起國中初識時,我們並不在同一個班級裡,卻緣著共同認識的某個同學相遇,之後又碰巧發現都在同間補習班上課,遂逐漸變熟,甚至會在補習結束後相約吃晚餐。某次段考後的兩人小聚,看他一臉愁容,話比從前少,詢問了好幾次,他才願意鬆口,可一鬆口便如暴水潰堤般嘩啦啦傾吐:「欸,我不想讀書了啦。你看我成績這麼差,怎麼讀也讀不起來,還花這麼多錢來補習。根本都是浪費,這樣哪會有什麼出息?我家又沒什麼錢,唉。」他拿出段考成績單給我看,「補習一點用也沒有啊,沒補習的科目也一樣爛。浪費錢,浪費時間,結果還不是什麼都不行……」他不住說著,我則趕忙安撫、好言相勸,希望他別就這樣無止盡地往絕望下墜。「唉,你也不用太擔心,我還是會去學校,至少混到畢業吧,」他說,「可是,我已經決定了。我想去那間店打工。」他說的是在國中附近開沒多久的那間手搖飲料店。彼時飲料業還不像現在這樣連鎖經營方興未艾,那間「店」不過是攔截一條空的防火巷,在裡頭擺起檯車、置物架和瓶瓶罐罐大包小包便就地經營;但是,他十六歲未滿,家人又希望他好好念書,再加上那間「店」的環境,我左思右想,擔憂地問:「沒問題嗎?」他回答:「我想說,確定有工作,做一陣子,先存點薪水再跟家裡講。這樣子,他們也不會太反對吧?」說到一半,他竟用懇求的眼神看著我了,「所以,我才想要你陪我一起去。一起去拜託那個老闆收留我,好不好?」

事後回想,這件小事確確實實就是我們友情的起點了。那天晚上,他和我輪流拜託老闆,終於得到首肯。自此,他在那裡打工,從學徒當起;而我暫時充當掩護,成為他課後在外不歸、口中一起讀書用功的那位「同學」,實際上則是有空就朝店裡跑,藉口探望工作,卻往往一待就是整晚:這一來,是打發閒暇,二來也是默默表達相挺情義。起初,他只是處理店內瑣事,等到習慣上手,又開始學習搖製飲料、煮茶葉和珍珠等,最後幾乎是小至打掃清潔庶務、大至成本計算盤點,把整套經營方式都學了起來,彷彿只要有資金,自己出來開店都沒問題了。但好景不常,後來因著工作上的一些不滿,他便離開那間店轉到其他飲料店打工,而那間店不久後也收了起來。從此世事流轉,國中畢業,我上高中,他上高職,且是夜校,兩人生活圈頗有差異,共同話題也就不免減少;大學,我留在台北而他離開這裡,我們相距甚遠,聯絡自然不多。只是,表面上看似走入了岔路的兩端,卻依舊彼此惦記,學期結束或生日等等重要的時節,總不忘互相捎些問候。我曾在偶然間透過其他人得知Y一直對我彼時的支持充滿感激;而我雖然並不覺得付出了什麼能夠拿來誇耀的心力,但對於能夠參與一個朋友人生歷程中不小的轉捩點,也肯定是值得我珍惜一生的回憶。

然而,就在那通告知找到工作的電話以後,事情開始不同。起初,他頻頻傳送手機訊息,早安午安晚安;我禮貌回應,但追問有無要事,又沒了下文。過了幾天,他便開始積極邀約,吃飯逛街看電影,好像樣樣都少不了我相伴。而我原本是真的忙,讀書考試工作之類,加上娛樂花費預算有限,只得不好意思推辭,心中同時納悶著從未如此頻繁的聯絡次數。之後他再來電,我便不斷關心追問,是否工作壓力太大?是否生活面臨瓶頸?是否感情遭逢困境?而他不曾回答,只笑笑直說好久沒見,兩人就該聚聚。我說:「不是一兩個月前才見過面?」他便說:「那也有一兩個月沒見了呀。」我心想:連情侶都不一定願意時時刻刻膩在一起,我們又何必需要天天見面?確實,我們是曾經有過一段密集的相處,可那段時光已經過去了,我們都長大、走進不一樣的未來裡,而我們也都暗自曉得的,不是嗎?──卻又覺得這樣說出口,未免太過傷人,且畢竟,我不擅長當一個不斷拒絕他人的人哪。可是接著,耳邊卻又響起那天他說的「理財專員」、「業務」,兩個我不確知的名詞,指涉同一個陌生的職業──Y的職業,Y的工作,彷彿隱約暗示著什麼,但是──

唉,我實在不敢多想。

到後來,某次電話裡他講了「對友誼總是要多投資一點嘛」還是之類的話──沒聽清楚,也因乍聽這話時的震撼而無心聽清──那一刻,我才真正醒悟:一切真的改變了。不知道改變的是他,還是我,但每次接到電話,我真的真的都好希望能夠有誰來當面責備我是多麼乖戾孤僻、冥頑不靈、不知變通、不近人情、罔顧舊日情誼;好希望能夠有誰當面指著我大罵:「跟他都什麼交情了,你就答應一下邀約會怎樣?」可是我做不到呀──面對他口中不時透露出的那個我一無所知也不願深究的陌生世界,面對他話裡某些藏得深不見底卻從未明說的動機,實在是做不到呀。遂搬出所有理由,編織藉口甚至謊言,只為了盡量拖延時間,不見他一面,好說歹說,說要工作、要讀書、要剪頭髮要運動要赴其他約……

(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