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即將過去了,檢討過去這一年,老百姓選了「憂」字,政府官員的時間和精力都耗在立法院的藍綠惡鬥上,國家空轉,怎叫人不憂?但是憂字旁加個人邊就成了「優」,人有心,就能轉憂為優,范仲淹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憂並不是不好,但是一定要同心,把它變成對我們有利的優勢,俗語不是說「兄弟同心,其利斷金」嗎?
那麼,台灣的優勢在哪裡呢?我認為它在台灣老百姓的「善」中。每天打開報紙都會看到溫暖人心的新聞,比如說,最近有對在宜蘭夜市賣雞蛋糕的夫婦發願到花東的偏鄉小學,烤熱騰騰的雞蛋糕給學生吃。雖然蘇花公路坍方,他們仍然從宜蘭繞西部過去,因為很多孩子從來不曾吃過雞蛋糕,是第一次吃。看到這個新聞,我眼淚都要掉下來,在台北,很多孩子是只吃某家的蛋糕,在偏鄉,那是頭一次的體驗。這種城鄉差距是靠民間一點一滴在彌補,而且是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就像這對夫婦說:「我們沒有很多的錢,只會烤雞蛋糕,我們就去烤蛋糕給孩子吃」。這種「行有餘力」就去幫助別人的精神就是台灣的生命力,我們的優勢。
又如前一陣子網路上傳新竹某動物收容所因海風強勁,寒流來時,需要舊衣和破布給狗兒作窩。訊息一貼出,每人都去找舊衣,還把扣子、拉鍊拆掉,免得動物睡得不舒服。我妹妹也抱了三箱衣物到我家,叫我幫她寄。幸好我在寄出前,打電話問了一下,才知那是舊聞,他們已經多到沒地方放了。這種一呼百應、劍及履及的效率和善心,就是台灣的優勢。
南投縣仁愛鄉有個山地國小的翹翹板和滑梯,因木頭腐爛不能用了,但全村就這麼一套遊樂器材,孩子冒險在玩。校長履次上簽呈,履次被駁回,理由是學生人數不達標準。但他們也是中華民國的國民,也有資格享受童年啊!爭取了半天,五月分部長到校巡視時說:「不到十萬元,就做給他們吧!」這一做就做到現在才完工,小朋友硬是等了半年才有滑梯可溜,更有學校是等到孩子畢業,公家的錢都還沒下來。這件事讓民間做,一周就完工了,台灣的生命力不在政府,在民間。
我曾經看過一個九十秒的短片,鏡頭是一間普通的教室,旁白說:「老師曾經告訴他,既然他笨到什麼都學不會,就不必來上學了,去找個可以謀生的技術吧!」,字幕打出「愛迪生」;鏡頭呈現美國硬幣,旁白說:「他的未婚妻過世,兩次做生意都失敗,曾經一度精神崩潰,在八次選舉中落選」,字幕打出「林肯總統」(美國一分錢硬幣上是林肯的肖像);最後鏡頭在一所高中體育場,旁白說:「他被高中棒球隊開除,跑回家躲在房裡大哭了一場」,字幕顯現「麥可喬丹」。天無絕人之路,人只要肯做,就會成功。別人都不看好的事,我們很多中小企業家最後成功的做給別人看,這就是台灣人的精神。
所以對政府我們是「憂」,對台灣人民,這個憂就轉成了「優」,事實上,投身公益最大的收穫是自己,就像這對宜蘭夫婦說的,「孩子給我的感動比我給他的還多」。台灣的未來在老百姓的「善」,在他們做事的「效率」上,我看好台灣的二○一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