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吵,15K都吵沒了。」自馬政府爆出22K薪資論點,立錡董事長邰中和解讀又解套而提出共體時艱之說後,意外的引起高低薪論戰。台玻集團林伯實、鼎泰豐楊紀華與王品集團戴勝益三位總裁皆確認「高薪請高手」是利多,願意付到55K以上,只有台塑大家長王文淵不看好景氣。
比起先進的高學歷科技或金融業,服務業一向被視為職場底層,薪資普遍接近22K,「端盤子」無需戴方帽子拿文憑,受過基礎訓練即足以勝任,而且此類工作流動性高,「隨便找找就有」,犯不著支付高薪。但是,自餐飲業轟動上市後,王品及鼎泰豐兩家台灣名店改寫「服務業低門檻」的舊思維,店長不輸給一個電子工程師,年薪可破百萬,還有豐厚的年終獎金,是22K好幾倍。
「給內場廚師及外場服務員高薪,使我們毛利低,公司沒有想像中賺到大錢。」楊紀華並不因此可惜,反而覺得有高福利的員工,才能集體創造高利潤的企業,員工快樂,才能為公司賺錢。林伯實的意見是,「每位員工都能創造極高的附加價值,帶給公司利益極大化,不要說40K、甚至60K我都願意給。」王文淵則回應指出,「如果景氣一直下滑,什麼事情都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