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黃彩娟
坐fen的車往埔里馳去,她說起成研所學姊玟萱與男友澤銘一起構築咖啡民宿愛與離別的故事,「快看,那上面就是他們的藍屋頂!」車行不止,我聞言猛然回眸,來得及一瞥埔里鎮郊半山腰,鬱綠山色裡的一隅海藍。
借到玟萱的著作細讀。藍屋頂尚未竣工,澤銘就因胸腺癌去世,大家都勸玟萱釋放兩人的原本與最初,賦予藍屋頂新的建築意義吧,但玟萱絲毫不想將藍屋頂當成一棟新的建築,她讓它成為一種延續,完成藍屋頂是她守護他們愛情的方式。二○○八年,民宿迎進第一批客人,它的全名是「藍屋頂──想念」民宿。
透過文字,我感受得到玟萱心思的細膩靈活,是個很擅長化重為輕抹過世間所有艱辛,深恐驚動別人的女子吧,這樣的人,當確定的時候就有著驚人的不移動,她的論文定題:逆光回憶──失去摯愛者對信仰力量的反思,而比論文要早出版的這本書,書名叫作:《失去你的三月四日》。
澤銘生病九年,不入院作治療的時間,他一直從事原民偏鄉教育工作,最樂於奔波在原住民部落之間,提供他最精擅的自由軟體教學,仁愛國中同事說他,溫和沉穩,再匆忙的人看見他,心裡就覺得安定,說他很怕麻煩人,卻總能看見別人良善的一面。澤銘和玟萱是靈魂的知己,藍屋頂的規畫與實踐簡單,只是因為「玟萱想要一間地中海風格的家」。
最後那一刻,在家人與玟萱的陪伴下,澤銘自己拔掉氧氣罩,安靜的離去。「天使走過人間」,玟萱這樣形容澤銘三十五歲的一生。
失去了動力,不斷堅強與不斷脆弱,笑與勇敢是真實的,淚崩與孤單同樣也是,失去守護者的人,常會感到不知道該回去哪兒的虛茫,但走出來與沒走出來很重要嗎? 是一直在走才重要;處理悲傷,我懂玟萱說的「我會有我的時間」。
悲傷、思念、死別,一定有比外人看得見的更深邃的記憶面相與發生意義,失去,有時反使生命充滿力量,死之豐富性與生無異。
五年過去,玟萱在不在埔里一點都不重要,她會因愛而安好,「藍屋頂──想念」民宿仍在,那一星藍光與我回眸的青睞碰撞輕爆那剎那,已一起落在無盡時空,迴旋流轉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