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憶似水年華》是一部第一人稱敘述型態的長篇小說,然而這個第一人稱的敘述者在書裡書外,卻出現了雙重疊合的身分。
這位和作家同名的男主角——馬塞爾擁有一雙漂亮的眼睛,濃密的頭髮、唇鬚和蒼白的臉。他雖然經常沉默無語,卻善於觀察周遭的人事。尤其擅長以當下自我存在的意識,去回顧和評析那些昔日時光中的自我。
他娓娓細述自己的童年與少年時代,坦白交代了自己的友情與戀情,不厭其煩地細數社交沙龍的點點滴滴,他在橫跨三十五年的歷史背景下,整整四代人的社會文明演進歷程裡,用文學之筆喚醒回憶,找到生活的本質,用以對抗時間消逝的無常感。
「馬塞爾」這個名字,在整部作品中,僅出現過兩次。學者們曾將此書與原始手稿相對照,發現作家當初在審閱和修訂時,曾多次將這個主人公的名字刪除。
因此,書中出現絕無僅有的兩次「馬塞爾」,反而可能是作者未刪盡之筆。這同時也反映出作者面對這部作品的文類定位與書寫意義,在多年的刪修之間所陷入的長考與摸索。
而自從這部作品問世以來,人們也一再地為了它在記實與虛構之間擺盪不定的書寫題材,而處於尷尬的閱讀地位。最後,世人將這部重新塑造與組織生活、用小說化語言將現實生活虛構化的作品,稱為「自傳小說」。
誠然普魯斯特的思想與創作,深受盧梭《懺悔錄》與聖西門《回憶錄》的影響,儘管他在提筆創作之際,曾對整部書的敘事觀點該用第一人稱?還是第三人稱?思索了十五年!然而最終他還是堅持,「作家是具有雙重身分的個體」,書裡的敘述者不應被簡略地化約為視同作家。雖然書裡的馬塞爾不僅與作家同名,許多場景與生活細節的描述,也使人直接聯想起作者本人的實際經歷。
創作必竟是更聚焦的觀察,尤其是普魯斯特面對小說裡的「我」,總是採取內聚焦的書寫規則,亦即「我」在某個時空背景的囿限下,長期被蒙在鼓裡的事情,作者絕不會做超越性的透露。這些事件的朦朧曖昧,必須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和主人公的成長而逐漸明朗。於是本書展現了作家面對人生的獨特觀察力,與特殊的藝術書寫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