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慶周年之際,佛館梵鐘也正式啟用,鑄鐘者是韓國最富歷史的梵鐘製作企業「聖鐘社」,社長元光植(圖/記者邱麗玥)說:「這是我首次挑戰鑄造這麼多文字的鐘,在製造過的七千口鐘當中,這一口安放在佛陀紀念館的梵鐘,最特殊。」
【記者李祖翔大樹報導】歡慶周年之際,佛館梵鐘也正式啟用,鑄鐘者是韓國最富歷史的梵鐘製作企業「聖鐘社」,社長元光植(圖/記者邱麗玥)說:「這是我首次挑戰鑄造這麼多文字的鐘,在製造過的七千口鐘當中,這一口安放在佛陀紀念館的梵鐘,最特殊。」有「人間文化財產」之稱的元光植在與佛館梵鐘合影時,忍不住摸著鐘面的《金剛經》說:「這文字真神奇,用貼的都不可能這麼漂亮,何況是一體鑄出來的!」
聖鐘社成立六十年,擁有世界頂尖的梵鐘表面紋理技術和分析音質、矯正成品音質的設備,可精密製造五公尺以上的超大型梵鐘,雖然佛館梵鐘高度僅四點三四公尺,重量卻達二十五點五噸、厚度二十六公分,元光植說,這口鐘的重量在他畢生鑄造的鐘裡已排進前十。
在佛館梵鐘鑄造前,由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擇定樣式,最初以韓國奉先寺鐘為樣本,經過十六次改良,最後融合中、日、韓三國特色:以飛天敦煌壁畫為圖騰,鐘上有中式雙頭龍,取神龍見首不見尾之意;叩鐘處的撞座四周線條為日式;外相及最下方的山水圖騰為韓風。鐘面有《佛光大藏經》版的五千三百多字隸書體《金剛經》,還有星雲大師四組的四句偈墨寶,首句分別是「慈悲喜捨遍法界」、「心懷度眾慈悲願」、「以文化弘揚佛法」以及「鐘聲傳三千界內」。
元光植對這口特殊的鐘別有心得,他指出,日本鐘聲清而高亢、中國鐘聲沉而雄渾,加上獨特的「蜜蠟鑄造工法」,調和後出現了最完美的音質。鑄鐘十五個月,又是第一次挑戰這麼多中國字,他的心境從擔憂到喜悅,因為「過程很順利,不感到有任何阻力。」
元光植昨天出席啟用儀式,同時親自參訪佛館,強調一生沒看過這麼莊嚴的地方,所鑄造的鐘能放於此,是莫大榮耀!他給自己打八十五分,自我勉勵未來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