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喜心」是上蒼賜給人類最甜美的禮物。
有歡喜心的人,在生命中的每一剎那,都感到了無比的喜悅,他深刻的體會到「活著就是愛」,無怨無悔、認真的做自己。
歡喜心的生活理念,令人產生了敬業與樂業的心理,無論工作或是服務,總是把人格偉大的一面彰顯出來,認為做好一件事,最可貴的報酬就是內心的滿足,以及回饋社會的喜悅。
有歡喜心的人,喜歡「說好話、做好事,廣結善緣。」認為做好自己,樂利眾生,就是最好的功德。
他善於突破困難,化解痛苦,面對生命中的苦難,不怨天尤人,也不自憐自艾。他喜歡對人讚美與鼓勵,他的讚美,讓灰心的人,感到人生可愛極了;他的鼓勵,讓失意的人,有絕處逢生的希望。
他深切的知道「每個生命都不是自給自足的」,當事事順遂,吉祥富貴的時候,他謝天、謝地、謝眾生;當命運坎坷的時候,他依然是謝天、謝地、謝眾生,他相信這是上天賜給他磨練的機會,讓他更強、更忍、更有能力,可以回報眾生。
有歡喜心的人,懂得惜福、造福。事業順利的時候,盡力的造福大眾;際遇不順的時候,也努力做好自己,使自己不會成為別人的負擔。
最近報刊上有一則「阿公走路靠雙手,竹編養自己」的報導,故事中的主角是七十六歲的廖茂陞老先生,十二歲時生病發高燒之後,雙腳漸漸萎縮,從此沒有穿過鞋子。
自從生病以後,他再也沒有站直過身子,只能用雙手走路,面對別人異樣的眼光,依然笑臉迎人。十五歲以後,他在苗栗大坑山區,自我摸索的學會了各種編織竹器的技巧,從此「竹藝」成為他的生活重心,依賴它維持生活,也肯定了自我的生命價值。
愛因斯坦說:「與其做個成功的人,不如做個有價值的人。」廖先生很平凡、很認命,但是活得有尊嚴、有價值。生活中的任何瑣事,無論洗衣、煮飯、洗澡,都能快樂自理,從來不假手他人。
他用歡喜心迎接一切苦難,也用歡喜心戰勝了殘疾。全村子裡的人,都很佩服老先生「歡喜做,甘願受」的精神,認為他是「一個令人尊敬的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