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六十三歲的楊秀龍是大陸唯一水族自治縣-貴州省三都水族自治縣的一名「水書先生」。他在十多歲時就跟著老一輩「水書先生」學習水書,會說水語,能識讀水書。他說:「最近我正在寫關於水書的校園讀本,讓這古老文字好好『活』下去。」
「水書是水族傳統文字,殷商時期就有了,如今在過節、農事等現代生活中還扮演重要角色。」楊秀龍說,水書記載水族古代天文、地理、宗教等文化信息,被稱為水族的「百科全書」。
水書研究專家潘興文介紹說,由於水書文字與夏陶符號、甲骨文、金文有內在聯繫,被稱為象形文字的「活化石」,二○○六年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如今水書先生有五百八十六位,潘興文說:「這些水書先生已成高齡化族群,目前有七成水書先生都超過六十歲。」楊秀龍表示:「網路、電視的興起對水書衝擊也很大,當地年輕人連水話都不會講了。」由於水書先生不是一種職業,難以獲得直接經濟回報,年輕人選擇進城打工,隨著年老繼承人的離世,水族古文字瀕臨失傳。
令楊秀龍高興的是,一些來自澳洲、英國以及台灣等國的水族文化愛好者,開始主動學習水書。楊秀龍還到深圳、廣州等地開免費課程,使更多人了解神秘的水族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