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木匠在國王面前爭寵,為了一較高下,國王要他們拿出各自的看家本領,雕出一隻老鼠來,誰刻得好,就宣布誰是雕刻界的第一把手。
不久,兩個木匠把雕好的作品呈獻給國王,第一個木匠刻得栩栩如生,簡直就像活的老鼠般讓人讚嘆;另一個木匠只粗略的完成形貌,勉強看出這是什麼動物。
眼看勝負即將揭曉,三分像的老鼠當然比不過嘔心瀝血刻的老鼠。但是第二名木匠卻要求修改遊戲規則,他說:「要決定一隻老鼠像不像老鼠,應該由貓來決定,畢竟貓的眼光比人銳利!」
國王想此建議也對,就是同意了。他讓人抱來一隻貓讓牠判斷哪一隻老鼠比較逼真。沒想到,這隻貓對纖毫畢現的木雕老鼠完全不感興趣,卻撲向那隻形似老鼠的作品,還對它啃咬個不停。
這下子結局大翻轉,第二個木匠贏得了勝利。事後國王問得到優勝的木匠原因何在,木匠不疾不徐的回答:「因為我是用魚去雕刻的,貓根本不在乎誰像老鼠,而是被魚腥味所吸引。」
這個故事讓你作何感想?
你會感嘆在人生競賽中,往往不是由苦幹實幹決定勝負,或者突然驚覺,原來致勝的關鍵在於:「誰來制定遊戲規則?」
《孫子兵法‧虛實篇》所強調的:「致人而不致於人」正是這個意思。贏家有另一個名字叫做「先驅」,一般都是他在主導遊戲規則,並且利用它來支配敵人,他不會被動的等待對手出招,受制於遊戲規則。
特別是在戰場上,贏家知道機會像流星、像煙火般轉眼即逝,不能傻傻的追隨別人制訂的規則。他在出手前,就已充分掌握敵我的強項和弱點,同時懂得如何設局,取得對自己有利的形勢。
就像《三國演義》中,孔明之所以能夠草船借箭、氣走曹操、大挫周瑜,都是運用那手「致人而不致於人」的好本事,把敵人引入已設好的圈套中,讓他自己束手就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