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西甯 /
《大火炬的愛》(短篇小說) /
重光文藝出版社 /1952年初版 /1971再版 圖/應鳳凰
已成名大作家如何看待自己青澀時期第一部作品?朱西甯面對三十年前「少作」的態度,是其中有意思的例子。最早,有雜誌約他為此寫篇稿子,他竟害羞起來,怪主編「真是哪壺不熱你提哪壺!」而看上去和時代氣氛很搭的書名:「大火炬的愛」,作者竟大不滿意,認為是「土氣裡又冒著文藝腔的酸泡泡」(除了作者誰寫得出這句形容詞?不加引號也知是朱氏獨門句型)。他希望大家都忘掉這本書最好,他便可「滅跡」當年之恥──他坦言想賴掉這本書,以便聲稱《狼》或《鐵漿》才是他第一本書。
如此羞於提起的第一本書,令人更加好奇,非設法挖出來讀不可。但此書果真難找。前述兩書,或其他朱西甯小說都有好多版本──從皇冠版之後三三版,或遠流版再有印刻版,每一書隨便都好幾種版本。只有此書硬是一版而絕,於江湖失蹤多年。既如此稀有,可內容是什麼呢?或說,葫蘆裡究藏著什麼藥呢?
書只薄薄不到一百頁,收入短篇小說九篇。雖一九五二年六月出版,其中六篇實發表於一九五○年,真正是朱西甯剛來台,寫作生涯最早期作品。九篇中有三篇發表於雷震的《自由中國》半月刊,更特別是其中兩篇小說:首篇與末篇,同樣一個題目:大火炬的愛,分別標示(一)和(二)。各篇題材以反共為主,於情節設計及敘述角度多所嘗試,顯現作者有意於藝術手法的求變求新。其中〈贖罪〉〈糖衣奎寧丸〉〈拾起屠刀〉三篇,反共意識明確,「致力揭發中共貧窮、屠殺、無人性」,描寫鐵幕黑暗及共黨可怖的欺騙手段。
另有三篇寫大陸地下抗暴故事,頌讚鐵蹄下熱血抗暴英雄,血腥、復仇、從容就義等,具高度傳奇性。其他如〈她與他〉〈大火炬的愛〉諸篇,小說場景則從大陸拉到台灣,以當時軍中生活及鼓舞戰鬥意志為題旨。
為本書寫序的陳紀瀅,本身是國民黨文藝政策推手,又是為新人出書的「重光文藝出版社」主持人。他的序文並非讚賞此書主題如何正確,而是推崇此書技巧如何高明,「發現新秀」的喜悅溢於言表。陳紀瀅自己才發表反共小說《荻村傳》,本身又編過副刊,鑑別作品與作家,經驗老到不會看錯。如果此書真是朱西甯「不堪回首的幼稚之作」,難道說寫序的人眼光有問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