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道一號五楊高架中壢到楊梅路段將在十六日通車,圖為高架路段及平面車道。圖/潘俊宏
【本報綜合報導】從規畫、核定到完工耗時八年多的國道一號五楊高架段中壢到楊梅路段,預計十六日下午四時通車,可疏解台北—桃園間的通勤車潮,但禁行大貨車。
國工局預估,中壢到楊梅段通車後,車速可提高一倍,由原有平均車速四十至五十公里,提高到八十至九十公里。五楊高架全線預計在明年春節前通車,屆時泰山到中壢二十二公里路段,將首創國內唯一全天候高乘載管制,三人以上小客車及客運才能上去。
五楊段總長度四十公里,有八成五是高架,路線沿著國一兩側施工。由於五楊段施工期間仍要維持國一交通不受影響,工程機具進出區域狹小,被外界認為工程難度極高。國工局長曾大仁形容,五楊高架工程是「穿著西裝改西裝」,施工艱辛。根據國工局第一區工程處統計,五楊段施工期間發生三十二起工安意外,造八名工人喪生。
即將在十六日通車的中壢到楊梅段,十一月初已完工並通過履勘。國工局第一工程處處長陳福將表示,中壢到楊梅段有十二公里,時速限制一百公里,行車時間約七分鐘,可疏解三成多的平面車流,屆時現有的國一平面路段平均可節省六至七分鐘,尖峰時段甚至可省下三十分鐘。
陳福將建議,南下民眾行駛國一平面道路過內壢交流道後,可從外側車道接高架;北上民眾過楊梅收費站後,可從外側車道上高架,不過僅能先行駛到中壢就須接平面道路。
曾大仁強調,等明年一月五楊段全線完工通車後,預估將會有三分之一的車輛改走擴寬的高架道路。五楊高架的目的是為了長短途分流,建議到桃園機場和新竹以南地區民眾可改走高架,到林口和桃園市區民眾建議仍走國一的平面道路。
「五楊通車後,楊梅等於是台北的後花園,三十分鐘就可到台北,相當令人期待!」桃園縣楊梅市長彭聖富與中壢市長魯明哲都爭取在當地設交流道,他們相信,除了疏解塞車問題,更能加速繁榮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