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創生活學-- 誠品前進香港 深耕文創品牌

郭士榛 |2012.12.10
1416觀看次
字級

【記者郭士榛專題報導】今年八月十一日,台灣文化創意產業領頭羊「誠品書店」,進駐香港銅鑼灣開了誠品香港旗艦店,究竟台灣的出版和香港有何關係?誠品要帶給香港什麼樣的資訊?香港誠品營運總監王珀琪指出,誠品書的材料非常多,到香港設店就是希望將書推薦給香港讀者,引發香港民眾潛在的閱讀能量,進而深化對事務的了解,這才是香港誠品書店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王珀琪指出,台灣和香港是全球唯二用繁體字的華人區,相信台灣帶來的內容,香港人一定可以接受;「其實很多香港人感謝誠品願意在銅鑼灣,以這麼大的空間陳列書,大家都知道銅鑼灣地價現居全球最高,在此開店對企業是項負擔。」王珀琪說。

誠品書店在台灣已二十三年歲月,第一個二十年,在吳清友手中成為台灣文化產業的標竿,下一個二十年,要靠吳清友的女兒吳旻潔將誠品打造成華人世界的領導文創品牌。誠品光做「純書店」無法生存,轉型為「複合式商場」,誠品不再只是書店,是一個文化創意產業的品牌,成為華人市場文化產業重要一環,未來二十年精神仍不變。

吳清友曾說:「自己的土地自己耕耘」自己的文化也就要自己珍惜,文化就耕植在土地上。王珀琪指出,挑戰是誠品同仁面臨最大的目標,王珀琪說:「若誠品同仁都無法認識其中內容,就無法實際服務顧客,難表現自己專業性。」誠品工作者須認識店中的每一本書,每項產品。每天誠品一開門,就要給顧客最好的服務「香港誠品每天都在求進步。」

每天提供讀者最好服務

開業四個月的香港誠品,一切發展都在預期中,王珀琪希望「明年營業額就能打平」。但她也承認台灣和香港的經營和銷售很大不同,可以看見香港、台灣兩地讀者不同價值觀。

王珀琪表示,誠品書店是一個平台,每推薦一本書實質上都是對客戶的提醒,誠品服務人員要先了解香港顧客內心的需要,舉例說,前陣子香港在談「國民教育」,誠品就需思維應提供什麼樣的文本,可以讓讀者邊思考邊閱讀,進而對問題深化了解,「這就是誠品書店的功力。」

誠品推薦書在台灣最受讀者關注,在香港卻往往是選書工作團隊最費心力之處,經常發生爭議,王珀琪提出十一月最受爭議的書是「修正」這本小說,書很厚,爭議在書名,台灣雖大賣,但怕香港讀者難理解書名會質疑,果真這本書沒熱賣,但誠品工作群仍選為推薦書,希望慢慢 能引起讀者注意。

工作團隊選書勞心勞力

攝影大師布列松作品,在香港從未出版過,毫無知名度,當初推薦時怕書太舊,但它是本好書,結果書大賣上了排行榜。「超印尼采」港台兩地都暢銷,「這是台灣出版社聰明之處,以尼采正向面鼓勵讀者,掌握了讀者心態和需要。」王珀琪開心說,一切都嚐試中,透過每本選書了解香港讀者對議題的反映,台灣和香港市場不同必須拿書名和讀者對話,這是新市場都會有的趣味工作。

王珀琪認為,二十四小時營業要看當地民眾生活型態,現階段誠品是星期四至六營業到凌晨二時,符合當地的生活型態,也是服務顧客需求。走入香港誠品有種回到台北敦南的溫馨感,負責空間設計的仍是室內設計的陳瑞憲,香港誠品他完全以原木和生鐵,希望香港的空間的呈現,達到沉澱回歸本質的目標,陳瑞憲希望把舞台還給書,讓書自己說話。


王珀琪小檔案

一九六九年生,輔仁大學傳播廣告系畢業,現職:誠品生活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特助,及香港誠品文化有限公司營運總監。

王珀琪一九九四年五月加入誠品團隊,從基層的門市人員做起,一九九六年於天母忠誠店開店後升任店長,並於一九九八年轉職採購部門負責外文書採購事宜,於二○○三年升任採購部經理,負責七條產品線年採購額近三十億預算,並參與SAP專案與B2B供應鏈專案的執行負責人。

二○一一年七月,轉任香港專案總監,以長年建立誠品文化核心的能力及整合母公司既有部門資源,重新在香港建立新團隊,期以創新的經營模式為香港讀者注入活力,並帶領營業團隊達成營運目標。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