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文瑜(功文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前幾天同事全家人到一家餐廳喝喜酒,和同事同一桌吃飯的是好久不見的高中同學。高中同學很早就結婚了,兩個孩子現在分別就讀小學六年級及三年級。高中同學向同事介紹自己的孩子時,兩個孩子都低頭玩著手上的電腦遊戲機,連頭都沒抬起來看同事一眼。孩子的母親只是隨口說了一聲:「真沒禮貌!」之後就繼續閒聊家常,留下滿臉尷尬的同事。
每一道菜送來時,高中同學都會夾三人份的菜餚放在桌上,因為她的兩個孩子都忙著玩電腦遊戲,根本無心吃東西,高中同學怕孩子餓著了,所以都會主動為他們夾菜,每一次夾菜時還會不厭其煩的叮嚀著:「這個很營養,趕快吃!」孩子並沒有因為母親的叮嚀而放下手中的遊戲機,而她似乎也很習慣孩子不搭理她,每次講完後就又開始和席間的客人閒聊!
這兩個分別是小學六年級及三年級的孩子,他們在行為上都已能夠自立,也應該學習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如果沒有在生活中適時教導孩子正確的用餐習慣以及待人處事的禮貌,時日一久,孩子會認為這樣的行為沒有什麼不對,等到孩子再大一點,父母想糾正時,可能為時已晚,費再多心力都很難改變孩子既有的觀念及行為。
父母如果因為溺愛或捨不得,而百般拜託或叮嚀孩子要吃飯這件事,這麼做不僅無法達到父母想要達到的目的,反而讓孩子認為,吃飯是父母的事,不關自己的事!
不管是吃飯或是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凡是屬於孩子本身要做的事,就該讓孩子學習自己處理及自行承擔後果。如果父母將這些責任都攬在身上,不僅無法幫助孩子自立,反而會讓孩子成為凡事依賴、凡事都想推卸責任的人!
心情小語:讓孩子為自己錯誤行為負責任,並讓他有學習改正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