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校方舉辦的認養會,專門為獨自租賃在外的高中孩子們,在離家的日子裡,找到能暫時關心他們的「家人」。
我報了名,因為讀這所知名高中的兒子,雖然住在家裡,卻鮮少見到人影;再者,因為我也是從十六歲起,就揮別了父母,隻身北上念書,我深知,那是什麼樣的滋味。
現場,「兒子」的人數遠多於認輔媽媽的人數。學校原本希望每位家長能照顧一個外地學生,我擔心有孩子找不到媽媽,搶位子般指著坐在身邊的兩個孩子,大聲說:「這兩個是我的!」
兩張稚氣未脫的臉孔,左側的那個,正襟危坐地靠著椅背,睜著雙眼機警地觀察四周,嘴角保持著微笑;另一個,則怯怯地瞄瞄我又收回眼光低頭滑動手機,用額頭上的青春痘靦腆地望著我。
正想著該用什麼開場白,和這兩個孩子聊天,一旁的教官率先開了口:「同學們,和你的認輔媽媽互相認識一下,聊一聊!」
我立刻抓住他們的眼光,溫暖的說:「你們好,我好期待當你們的外地媽媽。」
於是,我多了兩個一八○公分高的兒子,坐左側的是網球校隊,常代表學校出賽獲得佳績;坐右側的則參加攝影社,喜歡研究數理。
我端詳著他們的臉,內心升起剛懷抱著初生寶寶的喜悅心情,既感動,又驕傲。進一步聊過後,知道他們來自偏遠的南投及花東,沒有很好的物質生活,卻有一顆上進奮鬥的心,忍不住想起從前的自己,也為平日養尊處優的兒子感到慚愧。
十七歲的大男孩們,大概從小到大從沒有叫過第一次見面的陌生女子「媽媽」吧,羞澀的語調中,帶著不自在:
「媽媽,我這周會去高雄比網球賽,請替我加油!」
「媽媽,我會努力用功,明年想參加奧林匹亞數理競賽!」
這兩個兒子各有理想與生活的目標,氣勢如朝陽,充滿了生命力!
而這一聲聲的「媽媽」,讓我不能抗拒的決定付出感情。
會場上,教官叮嚀著孩子們應注意住宿安全,我卻一直思考著該如何疼惜這兩個兒子,讓他們在人生地不熟的環境裡,得到心靈上的安定。
我相信,他們在這所知名高中裡,絕對有能力照顧好自己,三餐不會餓著,天氣冷了也會早晚添衣;但當他們獨自面對人情世故、考試壓力及人際考驗時,我希望就近能給予他們協助,分享他們的喜怒哀樂。
我告訴他們,台北的陽光和他們家鄉的陽光一樣溫暖,台北的媽媽也不會說教,所以不管遇上什麼問題,想找人聊時,一天二十四小時,我隨時都接電話。
會後,沐浴著金色夕陽,和兒子並肩散步回家。兒子醋意十足的說:「多了兩個兄弟,感覺很不錯,但還是有母愛被瓜分的感覺!」
我笑著回說:「真的哦!心裡酸酸的對不對?但還是要多照顧這兩個離家一○○里的兄弟們唷。」
我也暗暗告訴自己,要當這三個兒子的暖陽,一如花草樹木需要陽光之時,只要抬頭仰望,陽光,就在他們身邊。
(本文由「台北市婦女閱讀寫作協會」提供http://mypaper.pchome.com.tw/melodywang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