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監督媒體自愛 發揚真善美

J‧F |2012.12.03
969觀看次
字級

日前有幸參與了在佛光山佛陀紀念館舉行的「第四屆星雲真善美新聞傳播獎」,以及「第二屆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的頒獎典禮。這兩個獎是由公益信託星雲大師教育基金所主辦,宗旨為表揚肯定媒體工作者及文字創作者,為社會帶來真善美的正面力量。

當天下午,還有一場名為「我的媒體生涯─傳承與分享」的論壇,與談者為本屆新聞傳播獎得主,包括獲得新聞教育貢獻獎的政大新聞系教授朱立;傳播貢獻獎的前《中國時報》駐華府特派員傅建中;拿過十三座金鐘獎的主播沈春華,還有獲得海外傳播貢獻獎的世界華文媒體集團總編輯蕭依釗。

這一天讓我收穫良多,也感慨良多。

收穫是忝為媒體工作者一分子,看到這些奉獻超過三十年的得獎者,聽到他們表述分享成功之道,以及如何克服挑戰的熱情與堅持,讓我彷彿進入了加油站,獲得再出發、再進步的能量。感慨的是,當今媒體成為社會亂源,有些明目張膽的靠攏政黨,撕裂族群;有些厚顏無恥的低下媚俗,敗壞人心,此時竟有一位星雲老和尚,用觀世音菩薩般的慈悲與文殊菩薩般的智慧,設立這個獎項。我媒體中人能不羞慚乎?

看著終身成就獎得主《聯合報》副董事長劉昌平拄著拐杖上台致感謝詞,言語中仍然流露一代報人對國家社會的關心與憂思;聽到沈春華說「這個世界並不缺乏真善美,只是缺乏能夠發掘真善美的眼睛」;還有蕭依釗總編輯談到如何在馬來西亞言論自由受到壓迫的環境下,監督政府,批評時事,她單薄的身形裡蘊含著強大使命感,以及愈挫愈勇的精神力,在在使我深受感動。

由於壹傳媒易手,台灣媒體生態面臨重新洗牌,有人寄望蘋果走了能帶走腥羶色,能帶走狗仔八卦,但我比較悲觀,或許台灣媒體的亂源是蘋果,但其他盲目跟進者難道都沒有責任?尤其是電子媒體,為了收視率,為了廣告收入,把台灣社會風氣導向狹隘自私、價值混亂,難道沒有責任?那些一開電視無所不在的名嘴,口無遮攔,用言語之刀殺人,難道沒有責任?

媒體身為第四勢力,原有監督之責,但現在顯然也需要被監督,我呼籲具有良知良能的閱聽人,拒買劣質報紙,拒看劣質電視節目,同時對正派經營、傳播真善美內容的媒體多加關注,給予鼓勵扶持,讓媒體從「亂源」變成「善源」。星雲大師說,這世界是一半一半,如果優質的媒體多起來,受到肯定,惡質的媒體自然會減少。

另外,我覺得每年一次的頒獎固然盛大,但能躬逢其盛的人畢竟有限,如何延續其影響力,讓真善美的影響力不斷發酵,恐怕更加重要。我建議主辦單位,號召四屆以來的得獎人,在開設有新聞傳播科系的各大專院校,巡迴演講,傳遞經驗,給未來的媒體工作者正知正見,從根本上導正,提升媒體素養。果真能如此,應該更符合星雲大師創設此獎的初衷。

J‧F(台北市/媒體工作者)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