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的獨特性其實都是世界豐富性不可或缺的一環。人不是一個無個性、無表情的抽象概念,人是活潑潑的具體生命。
人屬於人類,人類的內容就是人,這不是很清楚了嗎?我也曾如是想。但是那天曾昭旭教授卻要求我們重新反省人與人類的不同,他說:我們不要說人類如何,要說人如何。為什麼呢?
原來,人類是一個生物學概念,是對比著鳥類、魚類等生物種類而有的概念,這樣的概念是一種知識的分類,並不具有價值的色彩。這種知識分類是依據人類的共同特質而訂,而且是以一生物學角度訂,因此,其內容亦只是生物學的種種,
告子所謂的「生之謂性」、「食、色,性也」正是此中的例子。其實,這樣的分類與概念並沒有錯誤或矛盾之處,問題是,這樣的分類似乎遺忘了人的價值感與自覺心,相對而言,「人」就不再是以一生物學角度發言,而是以價值、意義的角度審視,人也因此呈現出價值與尊嚴。
是的,我們應該在「人類」之外,更要重視「人」。每個人都有獨特的價值與意義,而且是終極的價值與意義,在儒家是肯定人皆可為堯舜,在佛教是主張人皆可且必然成佛,這正是人的終極價值所在。同時,因為我們不只是人類,而且也是人,因此,我們要珍惜人之所以為人的價值,要挺立人之所以為人的尊嚴,也要對所有的人加以肯定與尊重。除了對共同人性的肯定之外,我們也要欣賞所有人的個別性與特殊性,每個人的獨特性其實都是世界豐富性不可或缺的一環。人不是一個無個性、無表情的抽象概念,人是活潑潑的具體生命。人不是做為人類式的動物而已,人有在動物之上的自覺與反省。我們不該將人只當成人類,而且要真正以人待人。我們要以人自許,不能以人類做為躲避或沉淪的藉口。
孟子說「人之異於禽獸者幾希」,基督教主張人是上帝的肖像,而佛教的智者大師也要我們不要以牛羊眼看人。從今天起,讓我們在人類之外,更要時時看見「人」,一個值得肯定與尊敬的存在!
《編按》
即日起,《燃燈集》專欄於每周日與副刊讀者見面,作者現為淡江大學行政副校長及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讓我們跟隨作者一同去感悟文學之美,哲學之理,以及生活之味。
高柏園,中國文化大學哲學博士,曾任淡江大學文學院院長、淡江大學漢學研究中心主任、淡江大學中文系主任、《鵝湖》月刊社社長、淡江大學中文系副教授、教授、文化大學哲學系副教授;高柏園於學術研究之外,亦作散文,偏好探討人生哲理。作者從生活細節出發,或引經據典與古對話,人生諸象的思考因而更加平實、更見深度。對於儒家、道家、法家哲學均有渾厚的學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