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足自我實現需求 未來可以回饋社會

李祖翔 |2012.11.24
2199觀看次
字級

「『有夢想的人,不會因為貧困的環境和不平的待遇自我放棄。』我們的圓夢計畫,會讓他們明白這點。」

世界和平會的宗旨是祈求世界和平,早期他們從貧弱兒的營養早餐、助學、急難救助和圓夢著手,今年則發現滿足基本生理需求還不夠,要讓貧弱兒未來成為對社會有益者,只有完成社會心理學家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中金字塔最高端:「自我實現的需求」才有可能。

馬斯洛理論指出,每個層次的需求與滿足程度,決定個體人格發展境界,自我實現需求是最高層次,包括對真善美的追求;自我實現被滿足的人,會去做對社會有益的事,認為自己來到世上沒有白活,價值觀和道德觀將勝過金錢、情感與欲望,從而對人生充滿期待及希望。

心靈要健康 莫因貧失夢

對世界和平會來說,幫助貧弱兒及其社團圓夢,就是滿足自我實現的方式,副執行長劉炳龍說:「為築夢所流汗、流淚的過程,其心態、看事情的角度等轉變,比一切學科能給的知識還重要!」因此和平會擴大了圓夢這一塊的服務,也是未來的主要願景。

「莫因貧失夢。」劉炳龍解釋,和平會關注兒少身心能否健康成長,但貧弱兒常面臨家庭暴力、目睹暴力、隔代教養、債主威脅,不敢擁有夢想,即使有夢也會被家人以「長大了必須幫家裡還債」為由而反對,「和平源自內心,貧弱兒少的心靈若不健康,未來對社會就是一種負擔。」劉炳龍說,有圓夢需求的孩子,無論在家庭或學校都缺乏資源,求助管道少,世界和平會於是成了少數能抓住的浮木。

世界和平會的圓夢補助對象,分為個人與老師推薦的社團,以一年為限,透過經費補助,請老師、教練在孩子圓夢路上予以陪伴,並滿足一切開銷,圓夢者僅需提出可行方案和受助理由。「很多人會誤會,我們要給孩子的是一個願望,其實更該說是機會;有夢想和能否達成是兩回事,圓夢成功的條件就是努力和堅持。」

做能做的事 解後顧之憂

曾有一個國二男孩,因從事導遊的媽媽忙於賺錢養家,聚少離多,因此夢想單車環島,除了可以和媽媽增加相處時間,還可以欣賞沿途風景、攝影,又由於他曾在育幼院待過,老師便為他安排拜訪育幼院,了解院童需求,等返校時再為那些孩子募集所需物資,計畫看似美好,但男童最後卻選擇放棄。

「專家說,單車環島所需的體力是游五千公尺不會喘氣,或跑操場二十圈還能支撐下去,孩子利用課後時間努力練跑,老師的小孩也陪著練,男童的阿公、阿嬤都願意支持他圓夢,可是試行後卻無法完成目標,我們建議,不如改成半年補助,只要連續騎幾個縣市即可,但他沒有堅持。」

還有一個女孩夢想演奏高難度鋼琴曲,音樂老師說,要在一年內從完全沒有音樂基礎變成大音樂家,幾乎不可能,於是協調降低圓夢標準,改成學會《給愛麗絲》這樣的曲子,但女孩拒絕,團隊只好評為不具可行性的夢想,補助作罷。劉炳龍說,一個有夢想的貧弱兒,讓媒體去報導,或許有很多人願意為他們圓夢,但和平會希望做的,是幫助弱勢孩子完成一件他想做、自己也做得到的事,「我們只是為他解決後顧之憂。」

社團圓夢更能看出和平會追求的目標,「不需要得到好名次,只要他們能努力實現站上舞台的夢就夠了。」

劉炳龍參與圓夢補助過程,不時會想起年輕時自己的夢想,還有遭遇到的種種挫折,也許目標設定太大,以致無法成功,但「至少有試過」,覺得追夢讓人感受到沒白活著。反觀被幫助的孩子,他說,或許未來他們有新的夢想,但經歷過幼時的圓夢計畫後,不會因為覺得夢想困難,沒做就放棄。「有夢想的人,給人感覺就是不一樣!在追夢的路上,他們嘗試解決問題。」劉炳龍強調,不以成敗論英雄,有努力的過程最實在。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