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拉夫曼、郎朗師徒 台灣相見歡

郭士榛 |2012.11.23
1238觀看次
字級
葛拉夫曼(左)與郎朗(右)昨天相見歡。圖/國家交響樂團提供

【記者郭士榛台北報導】中國大陸三十歲鋼琴家郎朗,昨晚在國家音樂廳演出,恰巧他的恩師、前美國寇蒂斯音樂學院院長蓋瑞‧葛拉夫曼也受國家交響樂團之邀,明天在國家音樂廳演出,兩人昨天在台北晶華酒店相見歡。郎朗表示,他先前已和老師用電子郵件連繫,相約在台灣一同嘗小吃。

郎朗開心地說,他和葛拉夫曼特別有緣;他一九八二年生,老師一九二八年生;他在紐約的家和葛拉夫曼家只隔一條街。葛拉夫曼笑說,因住得近,郎朗常到家裡串門子,彈琴之餘,兩人話匣子一開總能談兩、三小時。

郎朗說,葛拉夫曼熱愛中國文化,家裡就像「亞洲博物館」,收藏許多骨董和字畫。他說,葛拉夫曼常赴大陸,會說幾句中文,一開始上課還用中文說「貝多芬」、「巴赫」;因為老師中文太好,讓郎朗英語進步龜速,「他看情況不太妙,開始對我說英文。」

郎朗回憶,一九九五年他以蕭邦第二號鋼琴協奏曲參加柴可夫斯基青少年鋼琴大賽,葛拉夫曼看到現場錄影,深覺郎朗為可造之才,幫助他順利赴美,進入寇蒂斯音樂學院學習。談起自己的成就,郎朗感謝一路上有葛拉夫曼、指揮暨鋼琴家艾森巴赫、巴倫波英三位恩師的教導。

在葛拉夫曼眼中,郎朗的性情非常好,雖有天分,但不以此為傲。面對學生,超級巨星葛拉夫曼說,郎朗在學生時代就受許多指揮大師和經紀人青睞,但是享有今日的名氣,超出他的預測範圍。

動態演奏 戲劇感足

郎朗昨晚在國家音樂廳演出,表現不同於一般演奏家,帶有動態的身形,使演奏會呈現戲劇感。他不是穿傳統燕尾服,而是穿白襯衫,外搭半正式外套,嚴謹中不失年輕色彩。

郎朗上半場演奏貝多芬:降E大調第五號鋼琴協奏曲〈皇帝〉,以非傳統的詮釋方法,令人覺得曲子中有許多弦律,像是樂曲分成許多篇章;下半場演奏蕭邦:四首敘事曲,又展現浪漫派專長,也讓人體會到他三十歲的成熟感。

郎朗演奏時,時而昂首、時而低頭,有時看看樂團;樂曲由慢進入快節奏時,對比更強烈。樂曲結束後觀眾報以熱烈掌聲,意猶未盡,充分顯現郎朗在台灣受樂迷喜愛的程度。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