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市場中最可怕的就是一窩蜂非理性流行,一個新的產品概念一旦流行,各行各業爭相投入,就很難停下來,一直要到市場被「炒熱炒爛」為止,這方面的例子已太多而不足為奇。大陸土家族燒餅一年內盛極而衰算是其中的經典案例。
案例背景
二○○四年左右有一種號稱「中國匹薩」的土家族燒餅從武漢紅到上海,又在不到一年的時間,急速蔓延全國,製造了一個無聲的土家族「超女」創富傳奇故事。這種小吃的創始人是女大學生楊千慧,被人冠以「燒餅西施、燒餅皇后」的名號,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靠傳授技術和收取加盟費就淘到上百萬元。
開一家土家族燒餅店的最大固定資產就是一台價值三千元人民幣左右的電烤爐,最大的無形資產就是一個幾乎公開的所謂調味料配方,加工技術非常簡單,燒餅二塊錢人民幣一個,在許多地方要排隊才能買到,生意非常好。這種類似福州胡椒餅的小吃,在賺錢效應的驅動下,引來無數的淘金者,有急著加盟的,有在網上倒賣配方的,更招來了一群後起不肖業者,打起各種各樣的「燒餅大王」招牌騙取加盟費。
由於創始人沒有預先為競爭對手設置任何技術門檻和進入壁壘,仿冒者很容易就大批湧入,跟風賺快錢,於是乎,大街小巷,有人氣的地方就有土家族燒餅店,市場競爭白熱化,原來付出高額加盟費的經營者利益被侵害,進退兩難,紛紛要求返還加盟費。創始人楊小姐據說現在已經忙著躲債去了。
在這場燒餅大戰中,損失最大的無疑是燒餅創始人,那麼,真正的大贏家是誰?許多人都看到了那些假冒的燒餅大王和在網上轉賣幾乎沒有任何秘密可言的所謂「秘方」的網友,筆者願意提供另一個思考方向—背後真正的大贏家是電烤爐製造廠家,仿冒者越多,需要購買的設備越多,它們自然賺得越多。
據說,現在,這種電烤爐因為購買者太多,已經漲價了。這就叫「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在仿冒盛行的中國市場,很多時候社會的氛圍並不是鼓勵創新的,當你創新的時候,有的人就等著看你的笑話;一旦你成功了,一夜之間,大家就蜂擁而上,抄襲、模仿你的產品,用普遍的低價競爭,迅速榨取你的利益,擠壓你的空間,像電視機、DVD、學習機、電腦等,都是這樣。作為一個創新者,要承擔很大的經濟、名譽、個人風險,同時,該有的利益卻得不到有力的保障。
中國PIZZA的失敗對有意在兩岸經商的啟示很大,海峽兩岸許多企業普遍長於製程改善和成本控制,但對於存在的戰略缺失視而不見,沒有掌控整個行業價值鏈的系統思考能力,眼光侷限在產品層面,不能從更高的層面來分析解決問題。
麥當勞賣的不僅僅是漢堡,也不僅僅是快樂,它更是全球最大的隱形地產商,外加最大的玩具商,麥當勞所有的店面都開在世界各地的黃金地段,增值空間無限。麥當勞單點不營利也沒關係,地價早已經翻了幾倍。要賺取超額利潤,最優的戰略舉措是通過增值服務帶動產品銷售,因為由增值服務帶來的隱形利潤往往是真正屬於自己的利潤,也是競爭對手難以模仿的。
如果土家族燒餅創始人有這種戰略思維,其實即使沒有商標、專利等壁壘設置也沒關係,只要掌控全國的電烤爐生產廠家就可以了。當競爭對手蜂擁而入時,提高電烤爐的銷售價格,就能不靠燒餅賺錢,從電烤爐代理中獲取的差價已足夠了。
甚至可以故意開放生產專利,既然該項目毫無秘密可言,乾脆徹底公開生產加工技術,讓其他人模仿,自己坐收電烤爐代銷差價,獲利更有保障、更豐厚一些。本來這中間的巨額利潤應該屬於創始人的,但因為她道行太淺,急功近利,沒有對社會資源進行有效整合,賺取的不過是一點蠅頭小利而已。案例之三十六 沙堅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