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研究院院長李遠哲終於卸下十二年多的院長職務,日前交棒給新任院長翁啟惠時,他回顧過去,對於參與過的教改、九二一重建和跨黨派小組感到欣慰。他自己雖然欣慰,國人可不做此想。
對於教改,李遠哲曾為十年教改之失敗教改道歉;而跨黨派小組,也沒有具體成效可言。其實,李遠哲對於專業外的事務,一直陷於兩種極端的社會評價之中。就像外界所批評:有人尊他為「國師」,有人視他為「轎夫」。
在二○○○年,李遠哲唾棄李登輝的黑金政治,而選擇了陳水扁,並喊出「向上提升或向下沈淪」的名句,這或許是將自己視為「國師」;但在二○○四年,李遠哲再為陳水扁背書,稱「民進黨及執政團隊經驗稍嫌不足,但可塑性高、理想性高,改革驅動力也較強」,則「國師」已淪為「轎夫」。
無論是「國師」或「轎夫」,但李遠哲終需為如今衰退的國家經濟,到底是「向上提升或向下沈淪」?都應該站出來說一句良心及公道話。尤其,阿扁總統現在弊案纏身,且民進黨及執政團隊真如「國師」所說:經驗稍嫌不足,但可塑性高、理想性高,改革驅動力也較強嗎?相信李遠哲心中有數。畢竟,諾貝爾的光環,不一定照得住專業外的事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