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經濟學人》雜誌登載一篇報導台灣當前政局,馬總統面臨的領導危機。謔諷稱馬總統施政反覆,兩面不討好,是個bumbler。
結果一篇短文引起台灣社會爭議,到底總統是笨蛋或笨拙,還是行事猶豫困惑等。
總統府透過外交部向《經濟學人》亞洲版主編查詢bumbler定義,說法是較中性的行事猶豫困惑的人,但多數學者解釋定義,意指笨手笨腳,經常犯錯的人。也有人主張是台語的憨慢,意指能力不足或不稱職。
因此令人想起很多人喜歡的英國諷刺性喜劇豆豆先生角色,這位豆豆演出劇情,經常是原本想做好事,無心犯錯,結果卻是想法做法與眾不同,反而幫倒忙做錯事,害得旁人倒大楣,或是搞得人仰馬翻。然後豆豆明知犯錯,卻不知道為甚麼會做錯事,裝出一臉無辜的表情,經常引來哄堂大笑。
這樣的角色描述豆豆不是真的笨蛋,他宅心敦厚,常常願意幫人,也願意做事,只是他插手任何事情,都肯定凸槌,好事也變成壞事。
英國喜劇Mr.Bean的豆豆,中譯名稱也有叫憨豆,似乎更為傳神點出劇中角色特質。
這個角色或能具體形象說明bumbler的英文定義。如果只用外交部說法,是行事猶豫困惑的人,應該無法完整詮釋。
回過頭來比較馬總統與豆豆先生,確有幾分類似。最典型的例子是,今年初力排眾議號稱改革,將油價一次調漲到位,說是要教民眾懂得經濟學。結果國際油價立刻反轉下跌,只好很沒面子的再分次調降油價。事後他很無辜地說了「世事難料」的話,來解釋漲價時機不當。令人瞠目結舌。
電價調漲和證所稅實施,也是不理國際經濟環境走弱風險趨勢,造成物價指數連動攀升,股市資金退潮。至今證交稅短收五百億元,痛苦指數創新高。現在才推說是國際環境影響。
自己宣稱近五年的六三三目標,一直無法做到,卻要求勞工基本工資不能漲,除非連續兩季達到經濟成長率破三或失業率破四。沒有人搞得懂兩者間的邏輯關係。
勞保基金要破產了,政府強制收錢管錢卻遲遲不願負責任。爭議中的軍公教退休人員年終慰問金才說今年刪一部分,立即大聲誇說是睿智。可是至今沒有定案,而且明年可能會再恢復。
當民調聲望重挫下跌創歷任總統歷史新低,馬總統與馬團隊閣員還不知道錯在那裡,裝出一臉無辜表情,要大家忍耐再給機會,他們會繼續努力拚經濟。
這幾個月來,台灣沒有任何政治內耗內鬥,只有台灣版豆豆。唯一不同的是,這不是英國喜劇,沒有人笑得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