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早年印書印報都是活字印刷,電腦排版盛行後,這個古老行業式微,鑄字行吹起熄燈號,全台灣僅存的一家生產繁體鉛字的鑄字廠「日星鑄字行」面臨轉型,在台北市文化局和台大城鄉所師生協助下,將成立小型工藝博物館,肩負起保留傳統工藝的使命。
e世代的年輕人習慣使用電腦,對於鉛字、鑄模、活字印刷十分陌生,甚至未曾見過。日星鑄字行老闆張介冠說,手工鑄字和電腦字體不同的是,手工鑄字保存了中國書法特有的結構與美感,電腦字形較圓滑,少了傳統鑄字特有的韻味。
日星鑄字行在台北後車站太原路的小巷內,沒有醒目的招牌,一樓和地下室有如一座大倉庫,層層的木架上,擺滿密密麻麻鑄好的鉛字,店面看似不起眼,名號卻響噹噹,曾有歐美、日本的學者,自費到台北參觀鑄造行,見證張介冠的手藝。
張介冠說,日星鑄字行內保存的鉛字,因不斷生產製造,至少累積了上千萬個字,包含各種不同字體大小的漢字,製成的銅模,則有十二萬到十五萬個。
台大城鄉所助理教授陳良治指出,台灣的鑄字行業逐漸消失,日星鑄字行完整保留過去曾經風華一時的印刷工業,留給後世一套完美的鑄字銅模,不只可以看到繁體字的活力,也為台灣,甚至是華人世界,保留下一份重要資產。
「日星鑄字行」手工打造的鑄字銅模,字型結構優美細緻,保存完整的繁體中文字,文創產業潛力雄厚,陸續有出版社、大學找張介冠,設計兼具懷舊與創意的「鉛字小禮盒」。
台北市文化局與台大城鄉所現正協助日星鑄字行轉型,成立小型工藝博物館,朝向觀光產業發展,張介冠指出,手工藝博物館不只在於觀光價值,更重要的是傳統工藝的傳承和文化資產的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