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濤(約768-832),字洪度、宏度,陝西西安人,唐代女詩人、名妓,與元稹、張籍、白居易等文士交好。唐德宗貞元年間,劍南西川節度使韋皋欲賞薛濤校書職,唯朝廷弗許,然民間咸稱其「薛校書」。時薛濤惹怒恩人韋皋,以〈十離詩〉自羅罪名,題為:犬離主、筆離手、馬離廄、鸚鵡離籠、燕離巢、珠離掌、魚離池、鷹離、竹離亭、鏡離台等十種失落。有《錦江集》,然已亡佚,《全唐詩》有詩。
自創深紅「薛濤箋」,頗似後世紅色八行紙。白居易有〈與薛濤〉詩:「峨眉山勢接雲霓,欲逐劉郎此路迷。若似剡中容易到,春風猶隔武陵溪。」王建〈寄蜀中薛濤校書〉:「萬里橋邊女校書,枇杷花裡閉門居。掃眉才子知多少,管領春風總不如。」二詩可見薛濤的社會地位。
薛濤以筆墨紙硯成〈四友讚〉:「磨捫虱先生之腹,濡藏鋒都尉之頭。引書媒而默默,入文廟以休休。」元稹美之,遂與薛濤戀成姊弟之愛。其〈牡丹〉詩或可想見與元稹的情懷:「去春零落暮春時,淚濕紅箋怨別離。常恐便同巫峽散,因何重有武陵期。傳情每向馨香得,不語還應彼此知。只欲欄邊安枕席,夜深閑共說相思。」
首聯以去歲之後相遇,如牡丹凋零而逢春,多少次淚溼在紙箋的無語,深深埋怨別離之苦,將個人情思寄語牡丹而寓意再次重逢。此處以牡丹逢春之境,如再會情人之樂,亢奮激情。
頷聯以宋玉〈高唐賦〉中楚襄王與巫山神女夢中幽會之事,批靡迷離氛圍,吊著一顆心,離別是否如巫山雲雨離散難聚;然而,此次不期而遇,如陶淵明〈桃花源記〉武陵漁人發現桃花源世外仙境,也如劉晨、阮肇遭遇仙女而能攜手成眷屬(見《太平廣記》卷六十一〈天台二女〉),此般奇遇,如生命中的狂喜,令人興奮。連用典故,表現二人相遇的痛苦委屈。
頸聯以如牡丹馨香傳情,緘默無語當知情感歸處;末聯但願能夠枕席相聯,並足對臥,深夜細語,以解相思。
此詩孺慕之情深刻,直白坦切,親切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