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茈微、林青峰

一群人來到馬來西亞沙巴的波令溫泉區,環境沒光害,月光顯得特別明亮。「天空的大黑影是什麼?鳥?蝙蝠?」幾隻翼展長超過一公尺的黑影,圍繞著我們上方的樹梢,時而飛繞、時而停棲。
在自然課學過:蝙蝠靠著超音波回聲定位來判斷周圍的情況,即便在黑夜裡也能行動自如。這類蝙蝠多屬小翼手亞目的成員,如:台灣最大的食蟲蝙蝠──台灣葉鼻蝠和雲林知名的金黃鼠耳蝠等。
牠們大多以昆蟲為主食,國外少數種類會捕食魚、蛙或小型哺乳類。食蟲蝙蝠由鼻葉或口中傳出高頻音波,再由耳朵接收反射的訊息,人的耳朵只能聽到二十千赫以下,聽不到蝙蝠高頻率的聲音,所以當我們看到蝙蝠不停扭動大大的雙耳時,正是牠們在發出用以偵測的超音波,不同種類的蝙蝠,超音波亦不同。
除了靠回聲定位,還有一群蝙蝠,主要是靠大大的眼睛來辨識環境,他們是大翼手亞目的果蝠,體型較大者常稱狐蝠。果蝠的耳朵較小、吻端較尖,就像長著翅膀的小狐狸或狗一般,如:短吻犬果蝠、台灣狐蝠和馬來狐蝠等。
果蝠大都居住在熱帶及亞熱帶地區,常以大樹為家。靠著雪亮的雙眼及敏銳的嗅覺尋找大餐,桑科榕屬的果實是他們的主食,也會食用花粉、花蜜及植物嫩芽,牠們可是幫植物散播種子及授粉的重要功臣之一。
綠島曾有過上千隻的狐蝠族群,但在人為大量獵捕下,而今只剩殘存的個體,台灣的宜蘭、花蓮、台東偶爾有零星紀錄,龜山島目前是狐蝠較穩定生存的地方。
蝙蝠是唯一會飛行的哺乳動物,食蟲蝙蝠控制昆蟲的數量;食果蝙蝠則幫助植物繁衍,如果有一天蝙蝠消失了,環境會變成什麼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