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草、野菜的嫩葉和嫩芽,是台灣野兔喜食的山珍。圖/林青峰
數年前第一次造訪屏東縣的大漢山,靜夜裡,幾種不同的蛙鳴此起彼落,還伴著領角鴞的叫聲「Wu…Wu…」,車子非常緩慢地在林道間移動,因為我們不願錯過任何動物,突然車子停了下來,友人低聲說:「台灣野兔。」這是我第一次見到這種可愛的小動物,原來兔子不只存在於動物園的可愛動物區、寵物店或是動畫中,還跳躍在台灣的野地。
台灣野兔是台灣特有亞種,也是台灣唯一的兔科動物。牠們的體型較其他亞種略小,擁有一身深褐色的皮毛,當牠們靜靜躲在草叢或灌木林時,真的難以發現蹤跡,有很好的保護色。
為了自在穿梭於草叢中,牠們的耳朵,長得較常見的寵物兔短,但牠們的聽力還是很好,一點點風吹草動都逃不過牠們的雙耳。
台灣野兔分布很廣,從中海拔山區到平地的草叢、海岸林、農墾地中,都能見到牠們的蹤影,但以低海拔較多。
為了躲避日行性猛禽等天敵,牠們大多選擇傍晚到黎明前覓食,野草、野菜的嫩葉和嫩芽是牠們的最愛,白天就安安穩穩躲起來睡覺。
台灣野兔不像寵物兔所屬的穴兔家族一樣會挖地洞,所以牠們不只睡在草叢或灌木林中,兔寶寶也在那裡誕生。台灣野兔寶寶是早熟型的,一出生就有毛,不久之後可以跟著兔媽媽蹦蹦跳跳。
老一輩的人常說「以前田裡一堆兔子,隨便看都有」,然而因為環境的開發、農藥的使用,許多野兔失去家園,甚至成為輪下亡魂。還有學者調查,野狗會攻擊野兔,野狗多的地方,野兔族群就相對較少。也有些饕客為了嘗鮮,而獵捕牠們。
雖然台灣野兔不是保育類動物,但現在只有往更偏遠農村或山區的道路才比較容易一睹芳蹤,台灣野兔是如此獨一無二,我們應該用心維護牠們生存的權利,希望台灣野兔能再次活躍於台灣的鄉野,而不是爸爸媽媽口中的曾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