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夫子周遊列國,處處碰壁,不過他的可貴處,卻正是知其不可為而為之。每次看到無法實現自己主張的時候,就主動離開,大有「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的氣概。
不過,歷來說這句話的人,總不免有點憤憤不平。出人意料的是,這句話卻是出於皇帝金口。他就是陳後主陳叔寶。
陳後主的皇后叫沈婺華,是個涉獵經史、工書翰,又聰敏強記的人。荒淫的陳後主不僅迷戀著張麗華、孔貴嬪的美色,還有有王、季二美人,張、薛二淑媛,袁昭儀、何婕妤、江修容等七人,輪流圍著他轉。
估計沈皇后也看不起他,所以他每次到沈皇后那裡,都只是應個景而已,不一會就走人。
不過他卻把「蜻蜓點水」只做短暫停留的原因,歸罪於沈皇后沒有留他,對她說:「何不見留?」還寫了一首〈戲贈沈后〉的詩給她:「留人不留人?不留人去也。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此詩留存在《六朝詩》裡。
沈皇后也回了他一首詩:「誰言不相憶,見罷倒成羞。情知不肯住,教遣若為留?」真不是個爺們,知道你不過是來作作態,何必再說一個「留」字?
說:「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是無奈。但如果處處不留爺,有的人也許就會迷茫當叛徒,有的人則會自開一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