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頒發名譽博士學位給國際動物保育學家珍古德,可謂實至名歸。
從珍古德的致詞中,可學到許多經驗,尤其獨立的精神和尊重生命的態度,值得國人效法。
珍古德從小就很好奇,為了探究雞蛋的出生,曾經守候雞舍;她母親不但沒罵,反而諸多鼓勵,正面開明的教育方式,醞釀出珍古德的勇氣。
反觀許多保守的家庭,採取打罵舊習,教小孩子多聽少說話,灌輸「囝仔人有耳沒嘴」的思想,導致下一代失去好奇心和啟發力。珍古德母親的積極鼓勵,培養出子女的信心,以美言代替責罰,值得家長學習。
珍古德本著Try again的精神,亦即「做錯再試一次,直到成功為止」,促使她不畏艱難,遠赴非洲探險,成為世界知名的研究黑猩猩專家。對未來抱持希望,努力實踐,正是學子最欠缺的,因此她鼓勵年輕人,「想要有健全的人生,就要手腦並行,每個人都可以造成改變」。
珍古德為了達成理想,即使家貧如洗,也不靠家裡支助,自己存了一筆錢,從英國搭船到非洲,求人不如求己的精神,令人欽佩不已。台灣許多「靠爸族」和「媽寶族」,不自食其力,依靠長輩餘蔭,活像寄生蟲,相較之下,實在讓人汗顏。
在求學過程中,珍古德攻讀博士時,校方告訴她,猩猩沒有感情,她認為人以外的動物也有感情,並將她養的狗當成老師。
所以當她致詞時,以「嗚~嗚~嗚嗚嗚嗚,Hello!」的黑猩猩語,向來賓打招呼,生動不做作,自然流露出悲天憫人的情懷,並對人類之外的動物,賦予了深層的生命涵義。
這是「眾生平等」的表現,從黑猩猩擴展到眾生,突破了以人為尊的刻板現象,體現出對動物感情新的詮釋,值得吾人省思。
宏信(嘉義縣/自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