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地區近來行駛的新式低底盤公車,許多民眾埋怨背向式座位易有暈眩和嘔吐感。有醫師證實,背向設計與人類三處體內感測系統衝突,確會讓乘客出現噁心、嘔吐、腹瀉、流淚和流鼻水等自律神經失調的「動暈症」。
沒想到,有業者表示低底盤公車設計是體貼年長及身障者,為利用更多空間,才將後輪胎上方增四至八個背向座位,豈料會令人暈眩,只好請會暈的乘客改坐其他座位或站立,「別無他法」,與服務本質相違背。
與我一樣常搭公車的民眾應有共同認知,公車速度忽快忽慢、時而爬坡、時而下坡,不停左彎右拐及無法預測的煞車,如果一路上還要「倒退」,除了身體不舒服外,心理也難免會心驚膽跳。
其次,陌生的異性乘客坐背向座椅時,一定得近距離「面對面」,相當不自在,如遇女乘客穿著短裙或較性感服裝,對面又是男性,更尷尬不已。公車背向式座位因有諸多缺點,儼然成為乘客不得已的次級座位。
我認為,公車與捷運等固定軌道的大眾運輸交通工具,顯然不能相提並論,公車比照設置背向式座位,創意或許新穎,但既然不符合搭乘民眾的健康、安全及舒適需求,業者實在不能再違反民意「背道而行」 。
亞秀(台北市/家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