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養員設計了一個高台,讓紅毛猩猩可以爬高,順應牠們在野外樹棲的天性。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可見吃飯這件事對人類來說,是多麼受到重視。這句俗諺其實也可以在野生動物身上得到印證。根據研究顯示,野生動物的日常生活中,至少有半天以上的時間用於找尋食物。在野外討生活的牠們,必須靠自己的力量獲取各種不同營養,因此「覓食」是牠們生命中最重大的任務之一。
覓食,大代誌
但是,因為各種因素不得不離開原生野地、從此被圈養在狹窄人為環境中的動物,每天都有人類主動提供充足食物,而原本在野外大量的覓食時間,便完全空閒下來。那麼,牠們吃完飯、睡飽覺之後,要做什麼呢?
約莫十五年前,台灣社會開始豢養紅毛猩猩或其他野生動物,成為人類寵物選項的野生動物,被商人強制帶離原來自在生活的環境,在「新家」無法受到適當照料,其中更有些個體長時間被關在狹小籠子裡。長期的籠舍生活,怎麼滿足原本能按照天性活動的野生動物?
在當年飼養野生動物的風潮下,屏科大保育類野生動物收容中心一共收容了二十幾隻紅毛猩猩。在來到收容中心前,紅毛猩猩長期受到空間限制與心理壓迫後,許多個體都出現了嚴重的刻板行為,例如:搖頭、來回走動等。
動腦又動手
專業用心的照養員們思來想去,終於有了個好點子:「食物豐富化!」什麼是食物豐富化?就是設計一些特別的遊戲來增加取食難度,好讓動物們花費較長的時間找尋、取得食物,這樣一來,牠們便可以稍稍排解籠內生活的枯燥乏味。
像是照養員把食物藏在開口很小的飼料盒裡,讓紅毛猩猩在拿食物的時候,必須絞盡腦汁才能如願以償;又或者是將許多的塑膠桶固定在會轉的圓盤上,紅毛猩猩必須用手指讓圓盤轉動,才能吃到每個桶子裡的食物,照養員戲稱這個裝置為「食物摩天輪」。
還有一種特製竹筒,適合在夏天給紅毛猩猩消暑,因為裡面裝的是清涼降火的仙草冰!只是,要怎麼吃到竹筒裡的仙草冰呢?聰明的紅毛猩猩靈機一動,用力地將竹筒一分為二,終於拿到裡面變成冰棍的仙草冰。除了食物豐富化外,照養員還順應紅毛猩猩樹棲型的天性,設計了一個高台,不但可以放置食物,還可讓紅毛猩猩坐在上頭眺望遠方。
護生,不買賣
看著牠們努力取食的可愛模樣,可以想像牠們在野外的自在生活。可是由於少數人追逐潮流飼養紅毛猩猩,讓難以計數的紅毛猩猩從小離家背井,來到完全不屬於牠們的環境。根據估計,台灣飼主每買一隻小紅毛猩猩,背後就有其他紅毛猩猩因而喪命,包括這隻小紅毛猩猩的母親、曾一起在樹上活動的同伴,以及在走私運送途中因飢餓、脫水、受傷而死亡的同類們。
在走私途中倖存、轉賣至飼主手中的個體,之後又可能因為成長時所衍生的許多問題,被飼主棄養,繼而面臨其他的生存困境。而且,幾乎永遠不可能再回到牠原本的家鄉。
「不買賣,沒傷害」,這個沉痛的呼籲,其實適用各種不同的野生動物,只要透過最簡單的行動—不買賣—就可以避免野生動物遭到捕捉或殺害。希望紅毛猩猩的遭遇,往後不會再重複發生,這也代表:我們正朝著文明的方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