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曹朝榮
癌症治療上大家耳熟能詳的內分泌治療或稱為荷爾蒙治療,其實是最古老的標靶治療,被普遍且有效地運用在乳癌、攝護腺癌、甲狀腺癌和子宮內膜癌的治療。二十世紀末期新型的分子標靶治療在癌症治療的舞台上初露峰芒,此後如雨後春筍般蓬勃發展,已成為癌症全身性治療極為重要的模式之一。
無論是單獨使用,與化學治療、荷爾蒙治療或放射線治療同步併用,或合併多種標靶的使用,標靶治療參與抗癌行列,不只是提升轉移性癌症的治療成效,在手術前後用來降低癌症復發的輔助性治療方面也有其重要角色。
乳癌細胞含有「荷爾蒙接受體」(動情激素接受體(ER)或黃體激素接受體(PR),可使用抗荷爾蒙藥物來治療;若乳癌細胞表面上「第二型人類表皮生長因子接受體」(HER-2)過度表現,則適合使用拮抗HER-2的標靶藥物如賀癌平、泰嘉錠、pertuzumab,或T-DMl。乳癌細胞荷爾蒙接受體的表現型態,或HER-2是否過度表現都是關鍵性預測療效的因素。
肺腺癌檢體通常要進一步分析是否有表皮生長因子接受體(EGFR)基因突變,因為有EGFR基因突變的肺腺癌病人,對於標靶藥物艾瑞莎或得舒緩的效果,較沒有突變的肺腺癌病人高出甚多。目前EGFR基因是否突變是肺腺癌很重要的生物標記,能準確地預測標靶治療的效果。
K-ras基因突變與否是轉移性大腸癌病人使用抗體型標靶藥物‧爾必得舒,治療能否有效的預測因子。k-ras基因沒有突變的大腸癌患者才有可能由含有爾必得舒的治療中得到治療的效果,若k-ras基因有突變的大腸癌患者,爾必得舒難以發揮療效,健保的使用申請當然就不會通過。
弔詭的是,申請肺腺癌病患使用艾瑞莎健保給付需附其EGFR基因突變的資料,申請大腸癌病患使用爾必得舒也要附k-ras基因沒有突變的資料,通過申請的標靶藥物才可列入健保給付的範疇,令人惋惜的是,EGFR基因或K-ras基因的檢測費用,病人得自掏腰包或由醫師研究費用或由藥商間接支付。
妥善應用預測療效的生物標記,篩檢出有治療效果的病人或療效不彰的病人族群,能減少資源的浪費,避免不必要,卻得要承擔副作用的治療,也能協助癌症醫療專家在治療上做出更精準的選擇。
(作者為柳營奇美醫院榮譽院長)